常看香港电视剧的朋友必定对律师身穿正装、细致考究的领带、精致的皮鞋和发型,手握文件、闪耀地出现在法庭中的场景留下深刻印象。在我国,律师分为诉讼律师和非诉讼律师两大类别。诉讼律师即大家熟知的“打官司律师”。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律师代理当事人出庭处理法律事务或纠纷时并没有像港剧中明星的光环,但其专业能力、扎实的法律基础以及仪容状态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与诉讼律师不同,非诉讼律师在法庭中鲜少露面。他们的工作主要偏向于为客户提供法律咨询、起草法律文件,涉及的领域包括公司法律事务、房地产法律事务、劳动法律事务、商业法律事务和知识产权等相关事务。尽管两者职责不同,但都需要深厚的专业法律能力。
要进一步解释这两者的区别,诉讼律师着重于深入研究案件的事实和证据,通过法律程序来推动案件的进展,最终为客户争取最大的法律利益;而非诉讼律师需要对市场环境及业务深入了解,注重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操作,以实现与客户的商业目标。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有人感叹“律师楼最难熬的是刚起步的3年”,主要原因为薪资、创业成本和经济压力大等。我深有同感,但除了关于钱财上的问题,我认为刚入行的执业律师都会面对找案源的压力。身边一些年轻律师也与我分享自己拼尽全力考获律师资格证书,但因为业务不熟练,一些人的工作基本上就是给律师沏茶倒水,复印打字,偶尔写写法律文书。
听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年少的我,因为刚踏入法律领域的律师应该从前辈身上学习,当助手是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尽管日复一日的工作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但许多法律经验就是从这一点一滴累积的。我个人认为,较为挑战的一部分是法律领域与商业之间的“隔着一层窗户纸”的情况。之所以这样比喻,是因为就商业领域而言,法律本来就是辅助地位,并不是主导因素。
因此,双方有必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机制。这包括法律专业人士需要更好地理解商业运作模式和业务需求,同时商业决策者、房产中介等也需要意识到法律对于业务运行的重要性。商业与法律专业人士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符合法律规定的商业策略。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必须更加灵活地调整,以专业和互信作为前提,才能为双方合作带来更长远的好处。
前《中国律师》主编刘桂明曾经说过:“律师是一个看起来很美,听起来很阔,说起来很烦,做起来很难的职业。因为美是表面现象,阔是纯属误会,烦是社会舆论,难是职业环境。”惟其难,才体现了律师的职业价值,他们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优质及专业的法律服务,为社会秩序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