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多次批评本地微短剧“内容题材单一,品质不稳定”,忧心会有负面影响。
中国微短剧爆发式成长,甚至出海发展,企图将“中式土味短剧”换成洋人面孔后抢占海外“手机看剧”的市场。不过,官媒多次批评其“内容题材单一,品质不稳定”,忧心会有负面影响。
所谓微短剧,中国国家广电总局认定是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的网络影视剧作品;实务上,大多是单集时长2到3分钟,大致由50至100集构成的剧集。
由于时间极短,并透过多集数增加付费机会,剧情通常转折快又多,演员表情夸张,整体看起来甚至像传统连续剧“前情提要”多个画面的剪辑,内容上则多从言情小说、网络文章取材。
专门观察研究网络内容行业的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9日发布文章说,通过对6000部中文短剧名称的词频统计,发现“总裁”、“夫人”和“战神”等关键词频繁出现,无数关乎阶层、两性与欲望的命题隐藏在其中。
以女性为目标观众的短剧,在婚姻的时间点上,名称完整覆盖了“新婚”、“离婚”、“复婚”,离婚总是收视率最高的一集;以男性为目标观众的短剧,故事里的“她”,可以是追悔莫及的“前妻”和“未婚妻”,也可以是身居高位的“女帝”、“公主”与“师姐”,共同特征主要是“绝色”。
去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人民币
根据“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人民币(245.06亿令吉),年增267.65%。
中媒工人日报17日刊文说,当前,围绕霸总、赘婿、战神、重生、穿越等主题,以“爽”为内核,配之以狗血剧情的微短剧,不仅收割了滔天流量,甚至创造了很多“7天拍完、8天破亿元”的影视剧神话。
但文章批评,微短剧存在内容题材单一,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有的剧情虚假浮夸、题材低俗猎奇;有的利用技术手段逃避监管,展示色情暴力、拜金炫富等不良内容,有些还触碰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容易对大众,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产生误导,这些都会对行业生态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
文章认为,“内容为王永远被认为是第一准则,微短剧需要尽快从野蛮生长状态回归到创作文化精品的正轨上来”,并主张则要明确政策法规,加强规范管理和平台审核,不给违规微短剧生存、滋生空间。
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从2022年11月下旬开始,就曾数度对社群平台上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微短剧在中国可能面临进一步加强监管,动作快的公司已在两年前开始布局海外,但至今海外市场仍旧不算明朗。
“财经”杂志16日刊文指出,这些“土味短剧”在更换海外本土演员后,换汤不换药地搬上了海外短剧市场。目前领先的短剧平台ReelShort是由中文在线旗下公司在2022年推出,凭借几部热门短剧,2023年11月时其下载量一度超越了TikTok,登上美国iOS娱乐榜免费应用第1名,2023年该平台的下载量达到了2823万次,之前则几乎为零。
但截至2月21日,ReelShort在美国iOS娱乐榜上已跌至21位,短剧出海的热潮仿佛只是昙花一现。ReelShort首页上仍推荐著半年前的爆款剧,而新剧则都表现平平,播放量大多在百万左右。在美国的中国制作人认为,短剧市场在海外是一片蓝海,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