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丽丽
前两天我带着水瓶到选区内的一处咖啡店用餐,结果被周边的人起哄,担心我会被咖啡店老板或老板娘“问候”。看来“没有叫水的人都是穷人”事件的确是目前坊间最夯的话题,几乎每个人茶余饭后都会讨论。
我相信许多马来西亚人从小到大光顾咖啡店,点不点茶水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在我成长记忆中,咖啡店老板从来不会监督到来用餐的顾客是否会点茶水。许多顾客也会自然而然的坐下就点茶水,不会介意在咖啡店消费一两杯咖啡或者美禄的价格。这种咖啡店老板和顾客之间的默契,一直是马来西亚各处咖啡店约定俗成的事情,没有人会刻意去找茬。
只要落座就必须点茶水,否则会被征收额外费用的“规则”,似乎是近10年间才发生的事情。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普及化,似乎三两天都会有一场类似的风波出现。前阵子乔治市的一家老字号咖啡店,也因为类似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差点没上国际新闻。
到底是谁先开始定下这个规则,应该已经无可考究;不过近几年因为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这个“潜规则”似乎也在咖啡店老板之间传开来。越来越多咖啡店效仿这种做法,因为此做法而引起顾客的不满声浪也越来越多。
实际上,如果从咖啡店业者在商言商的角度来说,推出这种规定是可以理解的。传统咖啡店除了茶水材料之外,还要承担店面租金、水电费、人工费用等等成本,除了向小贩档口收取租金,必须通过售卖茶水才能获得盈利。在商业成本逐渐涨价的今天,若每个光顾咖啡店面的顾客都只点餐食不点茶水,咖啡店业者的生意当然也做不下去。
可是,当事情演变到顾客连水瓶都不可以带,也不可以放在咖啡店餐桌上时,总会不禁让人思考:就算时代和人们对商业经营手段的认知有所变迁,传统咖啡店原本特有的人情味和约定俗成的经营模式,也要一并牺牲掉吗?传统咖啡店顾客和小贩、咖啡店主人的关系,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那么冷漠无情?
我的选区里有一家我从小光顾的传统咖啡店,各个档口的小贩生意都非常好,店家也没有硬性规定顾客一定要点茶水。每回我到那家咖啡店,看着我从小到大熟悉的小贩和咖啡店人员的面孔,实在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这家店也需被逼向到来的顾客们收取“不点饮料费”,会是怎么样的一副光景。
不过,我也有留意到,这家咖啡店业者会随着时代转型,除了传统的茶水饮料之外,近年来多了许多现代年轻人爱喝的自创饮品比如“虎咬狮”、爱玉冰、还有各种各样的手摇饮料,种类繁多,堪比得上时下年轻人喜爱的冰品和手摇饮料店,但价格更为亲民。因为有随着人们的口味做出创新改变,所以光顾该咖啡店的顾客几乎都会人手一杯饮料;咖啡店老板有生意可做,自然也不会被逼推出不点茶水就要收取额外费用的硬性规定。
虽然生意难做,还是有店家不断创新让生意可以做下去。顾客们也看到店家的努力,并给予谅解,在良性循环下,自然不会发生因为各种奇葩顾客和奇葩咖啡店老板引发的茶杯里的风波。传统咖啡店里浓浓的人情味,是我们社会珍贵的文化资产。试想想,若有一家咖啡店老板记得顾客的饮料取向,每回看到顾客光顾就马上喊出对方爱喝的茶水和调配喜好;另一家则连讨个空杯都要收取额外几角钱费用,这两家咖啡店,你更倾向光顾哪一家?
顾客们在传统咖啡店喝的不只是饮料的味道,而是一种让人安心、舒适的传统氛围感,就像城市里打拼的孩子回到了老家,那种舒坦自在的感觉。这种传统咖啡店特有的感性,如果被残酷冷漠的商业手段取代,那传统咖啡店就会失去其竞争吸引力,和冷冰冰制式化的连锁饮料店一点区别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