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煦棱
近期就跟友人聊起近期引起热议的肉骨茶议题。 “Bak”和“daging”,在华文都是肉的意思,一个是福建话的肉(bak),一个是马来文的肉(daging)。同样是肉,但马来同胞把“bak”诠释为猪肉,而把“daging”诠释为牛肉。
数次参与马来友人的自由餐聚会,在拿食物时,我都会问,这是什么肉?服务员都会说“daging”,我都会再问“daging apa?”,对方会说“daging lembu”。这就是种族间文化差异所导致对“bak” 和“daging”的既定印象。
相信因为如此,才导致 一些人对肉骨茶被列入国家美食遗产有异议和不满。其实,如若依据“bak”的意思,指的也不过是“肉”,因此任何的肉都可以用来煮肉骨茶,未必是要猪肉。一些不吃猪肉的华裔朋友,因为喜欢吃肉骨茶,特地买了鸡肉,放入肉骨茶包,煮成鸡肉肉骨茶。
可能那些不满肉骨茶被列为国家美食遗产之一的人士,得探讨的是“国家美食遗产”这6个字的意义。马来西亚是多元种族的国家,这里的人民生活习惯、文化和烹调的食物都自然有所不同,因此“国家美食遗产”自然也就涵盖了多元种族的美食,会被列入名单内的,自然就有其文化历史的价值。
同样的,在华人新村是否有资格被申遗与否,也得以其文化历史的价值来判断,并不应该以种族因素,来讨论或探讨华人新村申遗的事项。
除了肉骨茶和华人新村事件,今天鼓励华人当公务员,也被巫统吉打州宣传主任看成是欺压巫裔。恰巧这3件事都因巫统领袖不满而引起争议。
说了,马来西亚是多元种族的国家,国民包括巫裔、华裔和印裔还有其他少数民族,都是马来西亚人。今天身为马来西亚人,只要符合资格到政府部门上班,应该都不是问题吧?怎么就把鼓励华人当公务员就是欺压巫裔呢?
要记得,我们都是在马来西亚出生的,我们本来就是马来西亚人。各族和睦共处,以国家和国民利益为优先考虑点,以无色眼镜看待以上提及的事件,摒除种族因素,让全国人民受惠,无论是在旅游业发展,还是国家整体的发展,不是更好吗?
曾经到砂拉越游玩,那里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体现了一个真正的马来西亚,既是不分种族的,大家可以在同一家咖啡店和同一张桌子用餐。非穆斯林可以吃着自己的非清真食物,穆斯林友人可以享用他们的清真食物,大家边吃边聊,甚是开心。相信有去过砂拉越游玩的朋友们,也会与我有同样的感受。
各族和睦共处,一起在一间食肆店用餐聊天,这么美丽的一个画面,相信不难做到。相信只要以无色眼镜看待任何事,种族课题就不会一再的被挑起,种族情绪就不会一再被玩弄。然而,这一天几时才会到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