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摄影:余惠兰
每当华人农历新年来临,玻璃市对面港一家百年老屋的厨房就会传来年节传统食品-米香(也称米呈)的香味,难得可贵的是,70岁奶奶坚持纯手工制作,为子孙保留传统的家乡味道。
这名奶奶是罗辛凤,40年来,逢年过节都会给家人亲友制作米香,如今这份手艺也传承给儿子江惠铭(47岁)与媳妇陈素慧(39岁)。
本报记者到罗辛凤的家里采访时,一家人包括其好邻居毛燕萍都聚在厨房,共同制作出自然美味的米香。
罗辛凤说,米香是客家人在华人农历新年不可少的年节传统食品之一,而她本身就是客家人,多年前向家婆学习这份手艺后,如今再传给第三代接班人即儿子与媳妇。
她说,为了给子孙保留传统的家乡味道,她至今坚持纯手工制作,虽然随着年纪增长,制作过程感到相当吃力,但从不喊累。
她分享制作过程时说,第一个步骤是浸泡糯米,接着蒸熟及冷却,再把一团团糯米撕开摊平,在细密的铁网分离成粒粒分明,之后用天然阳光的热能把糯米粒晒干。
“晒干后的糯米,把它油炸膨胀成雪白的米花备用;接着多遍搅拌白砂糖熬煮成糖浆后,将参有香炒花生的米花倒入锅内搅拌均匀,出锅后倒在撒有芝麻的板上,压至厚度均匀,再用长木支压出线条分段,用刀切块,成品密封保存。”
她认为,现晒现做的米香比较新鲜美味,因此若糯米蒸好后,万一天空突然下雨,就无法继续进行,若使用隔夜的糯米制作米香的口感较逊色。
她也说,制作过程不能打开风扇,因为风吹将加速糖浆变干,导致成品不美观。
此外,罗辛凤说,米香配料-花生,也是她出力使用柴烧把它炒熟。
她向记者展示在百年老屋的土灶台,以最原始的方式炒花生。首先把多个柴枝塞入土灶台,接着起火干炒花生至飘香,再一粒粒剥皮。
询及制作米香过程有任何需注意的禁忌,罗辛凤说,对她个人而言,如今已是新科技时代,所以百无禁忌。
罗辛凤用来制作米香的木板,是出自其从事家私业的儿子江惠铭巧手,独一无二。
江惠铭受询时,也分享小时候与母亲制作米香的快乐时光。
他说,还记得想当年小小年纪的他,在这间祖传的百年老屋厨房,围着婆婆及妈妈的身边,观赏她们制作米香过程。如今轮到他与太太一起学习妈妈的这份传统手艺,继续把美味传承下去。
询及订单市场,江惠铭说,他们目前只接本地的订单,没有开放接外州的订单。
同时,他透露,疼爱子孙的妈妈也早已保留做好的米香给将从外州回来过年的姐姐,共享家乡及妈妈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