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摄影/ 梁子奋
他们不只有美食、还有故事。
烂椒园大伯公福德祠一年四次的山上盛宴,每一次都吸引几百人,不畏山路崎岖难走,上山来品尝客家男人们烹煮的美味。
烂椒园大伯公山宴因为历史悠久,山中美味经过多年的口耳相传和报道,远近驰名。今天到上山赶赴盛宴的已经不只是有来自周边山村的居民,槟州其它地方、甚至外州和外国人也都慕名而来。
不过,要享受山上的客家菜,首先需要拿出诚心和意志,因为烂椒园大伯公庙所在的地方,正是亚依淡后山其中一个山头高地,从水坝上去,步行还需要走上一个半到两个小时。
因为路太窄,有危险的拐弯和斜坡山谷,驱车上山也只有山民能够驾驭,不要步行的民众,多骑摩托前往赴宴。
虽然那里是已经开垦了最少有一百多年的山区,不能唤它是深山老林,但是那里即使是今天网络高速发达的时代,却依旧是偏僻之地。
一开始踏上进山的路,手机就进入无讯号状态。
四面八方涌来参与盛会的民众,很多人在开宴前两个小时就提前到达。因为手机已经失联,在为自己位子后,只能在互相攀谈中,等候美食上桌。
虽然需要漫长的等待,宴会结束后,与会者不免感叹等了两个小时,不到20分钟就听一桌宴席就吃光了,不过还是一脸满足的准备下山,期待下一次盛宴的到来。
烂椒园伯公山宴什么美味吸引这样多人前来。
山宴其实每次上的菜都一样,八道菜。其中几道经典客家菜,是经常上来的客人心心念念的。
最叫与会者期待的莫过于:酸菜炖肉、芋头扣肉、萝卜焖猪脚。有经验的还会特别提醒新来乍到的朋友,要先吃这几道招牌菜,其它的如白切鸡、烧鸭、卤肉在其它地方也可以吃到,可以后面再吃不仿。
烂椒园大伯公山宴背后的伙头军,都是豪气干云的客家男人。他们很多都是务农的男子汉,但是多年来,山宴就是由这些大男人来准备。
主席张添铼本人是这群客家伙头军的主帅,全场一直到宴席结束,都是在后面忙活。
理事会同人也一样,即使是没有在厨房的,大多数在开席时也都是在忙着上菜给到来的宾客做安排,他们都以让到上山来的每一个人,都吃饱满足而己乐。
山里人热情满溢的人情味,或许才是山宴最吸引人的地方。
一年五场活动
烂椒园大伯公福德祠一年有五场活动,除了四场外界熟知的山宴,另外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九,也会举办庆赞中元盂兰胜会。
四次为访客熟知的两天是固定日期,也即是一年两次的大伯公宝诞,分别落在农历二月初二及八月初二。
另两次则是农历年年头的祈福活动,一般选在正月的其中一个星期天,另一个则是年尾的年尾酬神还愿活动,一般选在农历十二月的其中一个星期天。
总务何广和说,理事会非常欢迎民众前来参与,更把民众的支持视为前进的动力。
不过会也感叹山路难行,特别是近年山路损坏比较严重,很多人都因为山路不好走忘而却步,不敢上来。
他希望州政府或热心人士可以报效洋灰给他们,理事会可以对破损山路进行修补。
名字由来和地方历史
烂椒园因为山宴而为人所知,很多初次认识这个地方的人对烂椒园的名字尤其感到好奇。
烂椒园名字由来也透露着这个地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地时期香料贸易的时代。
不过,烂椒园确切历史虽然没有留下文献记载。根据福德祠修建最留下的年代记录是1912年。
副总务冯永良说,百多年前先贤在这片土地开辟时,种植胡椒出出糜烂问题,而把这个地方叫做烂椒园。
不过,因为历史太久远,后来也有人传说是种香焦出现烂焦问题,一度有人也把这个地方叫烂蕉园。
他们相信胡椒的说法比较正确,因此已经把烂焦园或连蕉园的名字重新改回来。
展现客家人好客一面
现年74岁的总务何广和家族早在曾祖那一代就在双溪鹿沙(Sungai Rusa)买有田地务农,开始时山上种胡椒,他们的园处在山脚,开始时种的香料是丁香,过后种树胶,再后来也改种榴梿。
和其它地方一样,烂椒园和周边地区也面对接班的问题,很多园主也把园地卖了。比较值得安慰的是,不少新进入的园主也都会来参与福德祠一年几次的节庆活动,这也是烂椒园大伯公山宴可以一直得到保留下来,不只是得到继承,还越做越大。
何广和说,以前只有山上人家参与庙宇活动,但近年越来越多外面的人也来参加,一年四次的山宴,一般都是宴开40至50席。
“最高纪录是80桌,那一年是有电视台来访,场面特别壮观。”
要筹办规模如此大的宴会并不简单,理事会早在两周前就陆续上山准备,也没有特别号召,大家都自动自发做工,目标一致,就是把宴会办好,这就是山上客家人的好客的一面,也是客家男人们每年固定相聚一起,拿起锅铲在伯公庙旁边起火烧锅,为四面八方来客准备最人情味满满的客家佳淆,最让人期待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