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崇思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句话“尊重不表认同”是取自台南高雄慈莲寺住持大愿法师的主张。慈莲寺长期以来独尊早期佛教的教导,因此尤其在汉传佛教氛围特浓的环境中,大愿法师难免遭遇不同修为的各教派人士。面对纷纷扰扰的歧义,法师皆持尊重的态度,但明确地表示:尊重不代表认同。
尊重不代表认同,其实是做人处事的基本修养。在面临某一事件的时候,我实在无法苟同你的主张、言论抑或解释,但出于对“人”的尊重,我会尝试以理性的态度来表达相反的意见,绝不会诉诸于情绪的谩骂、讥讽,甚至采取激烈的行动。虽然最终还是无法达成共识,但我依然出自内心的尊重你,尽管无法认同你。
深谙此理(尊重不表认同)的人不可能以情绪行事。尤其当事情不符合自己的心意或者想法来袭时,他绝对会对那些事情保持一个最基本的尊重心态,而不会做出令自己日后感到懊悔与烦恼的举动。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以此反思马来西亚近日的浮躁:若某社团领袖懂得上述的基本道理,就不会辱骂一州的首长;若政见上的异议者还懂得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尊严,就不会对“政敌”使出暴力的行为。
上至国家社会,下至家庭单位,若要酝酿和谐的生存氛围,学习如何尊重他人是当下必要的修身功课。特别是在咱们这个多元民族与宗教的社会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乃因彼此长期以来都各自背负着不同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思想模式自然也不一。
面临“看不惯”的言语行为时,我们何不依然持尊重态度,犹若尊重自己的家人。但请谨记,尊重不意味认同、妥协抑或跟随,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思维空间以及独立人格–说到底,尊重是做人的一个根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