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一名网友看到一家小吃店菜单上竟把“肉燥饭”写着“若燥饭”,让他忍不住拍照PO网。对此,许多网友解答这并不是写错字,而是素食店的常见写法,也让许多网友直呼长知识了。
据自由时报报导,一名网友在脸书社团“路上观察学院”贴出一张小吃店菜单,并特别在文中指出“若燥饭”,引起许多网友注意。
- Advertisement -
文章引来许多内行人留言解答,“素食者都会故意用荤菜的谐音取素食名”、“素食都会这样写”、“牛若麵(牛肉麵)”、“素肉=若”、“还看过榨菜rose麵咧!其实满聪明的,不用讲什麽素肉燥饭、素牛肉麵、素榨菜肉丝麵之类的,省了一个字”、“我之前开蔬食餐厅如果没有写G若(鸡肉)、朱若(猪肉),都会被一些极端客人说店里不乾淨”、“素食都是用谐音的,像是咸酥G之类的”、“香菇吉丁(鸡丁)、辣炒吉丁XDD”、“之前还看过素的‘猪血糕’,写成‘智慧糕’,原来是台语的音很像”。
还有一名网友指出,素食这样取名“主要是方便称呼跟认知”,他表示,有些东西要完全详细很难,比如素燥的材料是姜末、芹菜、豆轮、香菇、红萝卜、大豆制品(素肉条)、蕈菇大豆混合制品(素火腿),加上药材及酱油等制作,“那材料多的情况,要写香菇燥?还是豆轮燥?还是什锦燥?那就用普遍都能清楚认知的素燥或是若燥,不如一般肉燥”。
另外,有眼尖的网友表示,菜单真正写错字的地方并不是若燥饭,“真正写错的是香椿炒饭写成香‘樁’炒饭”。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