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如要发行新的境外债,需要中国发改委等机构批准才能发行。
中国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发行新债成为化解燃眉之急的手段之一,然而传出部分地方城投公司钻漏洞,藉发行不须审查的短期境外债筹募资金规避管制规范,目前中央已出手监管。
中国地方政府成立城市投资建设公司扮演融资平台角色,为了筹措基础建设与公益项目的资金,得以发行各项债券,统称为城投债。
据英媒周一报导,近期中国的监管机构通知各地方政府,停止发行期限不满1年的短期境外债券,原因是存在监管漏洞。
- Advertisement -
报导指出,中国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要发行新的融资债券须经过层层审核,如果是境外债,更需要中国发改委等机构批准才能发行。国家发改委于去年1月时发布全新的境外债规定,表示期限在1年以下的境外债融资无须核准。
原本此举是为了降低繁复的行政流程,然而却成了地方政府钻漏洞的方式。
- Advertisement -
英媒引述天风证券的资料,在规则松绑后,2023年间中国地方政府至少发行了27支境外债券,而且这些债券的期限都是364天,比起需要审查的1年期债券只少了一天。这类未满1年的境外债券被称为“364债券”,其中12支由山东省发行,金额超过10亿美元(46亿5054万令吉)。
报导引述熟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作业的券商人士表示,由于存在明确的漏洞,因此各地的“364债券”在监管要求下已经停止发行,因为“这类债券不受监管,明显违背政府努力解决债务的方向”,而且“这类债券一定会带来风险,要轻易获得两位数的收益率是不切实际的”。
报导分析,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发债总额突破了9兆美元(41兆8548亿6000万令吉),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风险,北京方面已推出多项措施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同时加强监管地方政府新发的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