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攻击事件近年频发,或与在家工作越来越普遍有关。
网络攻击事件近年频发,手法亦多样化,本港亦有不少机构成为“苦主”,去年9月份数码港、消委会相继遭到骇客入侵,数码港更惨遭“撕票”,大笔资料遭公开至“暗网”,引发社会热议。微软香港专业技术销售总监李宇轩指出,自2022年11月以来,观察到资料外泄事件多了1倍,认为情况或与在家工作越来越普遍有关,而人工智能(AI)热潮亦令骇客发动网络攻击的成本更低,企业及用户需注重防范。
身份识别攻击占最多
疫后企业员工办公、民众的生活模式都有所转变,李宇轩指出,随着客户于网上处理投资及银行指示盛行、企业开始因应员工在家工作等因素,使企业需将各系统相连接,企业金融安全因此构成重大风险。当员工将未受管理的工作设备同步到受感染家庭设备时,其工作将使企业曝露于安全风险。他坦言,面对装置连接数目大幅增长,网络安全工程师需疲于奔命地逐一收集、分析及处理安全事件,稍有不慎便会让攻击者有机可乘,被窃取资料。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李宇轩引述2023年度自家企业的数码防御报告表示,最为常见的4大攻击类型分别是身份识别攻击(42%)、勒索软件威胁(29%)、网络钓鱼(25%)及商业电邮入侵(4%)。骇客攻击仍以上述几项主要手法为主。不过,随着AI技术发展,网络安全防护形势亦越发复杂,例如骇客会利用AI发出更多钓鱼邮件,令企业及个人面临的网络风险上升。
建议用多重身份验证
应对上述的网络攻击,李宇轩表示,用户可使用多重身份验证、存取网上资料时采用零信任原则、启用恶意软件防护程式、保持系统更新等措施等加以防范。企业层面方面,他建议金融服务业等应考虑采用企业级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