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德洲
2024年QS亚洲大学排名出炉,令人意外的是,马大跌出前10,下降两位,降至第11位。博大国内排名上升两位,从第27位升至第25位,而国大则从第30位上升至第28位,位列国内第3。
马大跌出前10的消息引发广泛讨论。人们纷纷认为这是否意味着马大的教育质量下降,这是否意味在追逐排名的过程中,大学是否已逐渐偏离了其最初的教育初衷?
大学最初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素养,提供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具有优质知识和品德的毕业生。
大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应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然而随着大学争相追逐排名,这一教育初衷似乎被排名的外表所掩盖。许多大学盲目投入资源提升排名,却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本质。
过分关注排名往往导致大学资源向研究项目、科研设施等方向倾斜,而非更直接服务于学生的教育需求和发展。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学生在学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受到影响,最终削弱了大学的教学实力。
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国的大学体系中,当一所大学追逐排名时,讲师的关键绩效指标往往以研究项目为重,而教学评估的权重相对较低。例如研究可以占据50-70%的百分比,而有些大学的教学评估仅占5%。
由于教学评估的权重相对较低,一些讲师可能被迫将更多时间用于追逐更高的研究绩效,而对教学质量可能显得漠不关心,甚至出现马马虎虎的教学态度。讲师只要完成进班授课和给予作业即可,而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东西可能已经不再是他们关注的首要问题。
鉴于教学评估仅占很小一部分,对年度绩效评估的影响不大,因此一些讲师甚至感到被迫放弃对教学评估分数的关注,而将注意力转向追求更高的研究项目。
倘若不积极从事研究,将会对绩效评估、薪资涨幅以及额外奖励产生负面影响;然而一旦投入研究,就难以兼顾教学。两者无法达到平衡,这使得大学不经意间将讲师的教学质量变得次要。
尽管高排名有助于提升大学声誉并吸引国际学生,但如果这并未伴随真正高水平的教学,那么这一切都将失去意义。
大学在争取更高排名的同时,应更加关注教学的核心,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培养,因为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基石,不应被短暂的排名胜利所迷惑。
大学管理层也应认识到,只有全面关注教育使命和学生需求,大学才能真正履行其在社会中的重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