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豪然(后排左2起)、陈文沁、林星发、张艳秋、李兴前、孟兰娟与2022级国际传播白杨班硕博生合影。
中国传媒大学(中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国际传播白杨班在张艳秋教授带领下,周六(18日)拜访光华日报总社,获得本报管理层热情接待,双方也进行了深入交流。

光华日报总经理准拿督李兴前指出,大马是东南亚内保留华教及办报制度方面较为完善的国家,在大马华文教育体系,无论中小学,甚至是大学,如韩江传媒大学学院都可使用华文完成教育,所以在人才与华文教育方面不会断层,或不成问题。
他说,我国不少媒体人才都在国外完成深造后学成归来,因此我国在办报方面无需依靠外国专才来完成。
他周六(18日)在本报总社接待并与中国传媒大学(中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国际传播白杨班一行人交流时说,《光华日报》是由革命家孙中山创设,是具有公信力、值得信赖的报馆,所以《光华日报》是与中国媒体合作最多的报馆。
他说,世界中文报联合会将在本月25日在广州召开会议,而大会主题将全面讨论全媒体发展,《光华日报》也有幸参与该会议,与同业在相关议题进行交流。

张艳秋:大马华裔热情感觉一家亲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张艳秋教授指出,该大学代表到大马调研共分为三项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大马高校,尤其是传媒类院校及文化类学府,以及媒体促进基本发展情况。
“第二则是,了解大马媒体的智库,在中马关系尤其是人文交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第三是,了解华人文化在海外传承,包括国际传播情况。”
她赞扬,在大马调研期间,华裔同胞给予莫大支持与协助,让他们感受大马华人对中国同胞的热情、中华传统文化的友善及和谐一家亲感觉。
她也说,《光华日报》有百年办报历史,在促进华裔族群发展方面,具有代表性媒体。
她说,随着新媒体发展,大学开始趋向全媒体发展。教育涵盖,广告、媒体艺术、动画、灯光、编剧、媒体业专业计算机、新闻传媒、媒体领域。
到访者包括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陈文沁副教授、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孟兰娟副教授、2022级国际传播白杨班博士丛婧、何洋、谭明茗、徐睿、颜靖初、2022级国际传播白杨班硕士厉朝阳、臧襄淇、江应函、锺泳琪等人。
出席交流者也包括本报业务发展暨广告经理陈国雄。

林星发:与私人机构合作创造新机
光华日报署理总经理林星发指出,以前媒体可靠广告生存,但现今媒体的生存挑战很大,但是,媒体有其存在的价值,尤其正规的媒体,可透过具公信力的新闻平台,与私人机构或商业团体合作,创造更多机会,例如举办书画展、商务活动、研讨会等,不仅可协助企业或机构的发展,也可为媒体开拓另一个生存之道。
“在冠病疫情期间,光华就与许多商家合作,透过直播网卖各类产品,协助商家赚取更多收入。”

郑豪然:华教华文报华社密不可分
光华日报执行总编辑郑豪然说,在东南亚国家,大马华人在传统生活、文化传承或语言方面,相对地保存完善。这与华教、华文报及华社的关系密不可分。
“随着中国全面的和平崛起、提高了中文的应用价值,每年有不少巫裔、印裔同胞将子女送入华小接受华文教育,这对于了解华人社会、了解中华文化有着正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