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天气适合饲养黑水虻,装置也不复杂。
黑水虻与苍蝇同属腐食且繁殖力高的昆虫,待遇却天渊之别,苍蝇令人唯恐避之不及,黑水虻却深受欢迎,其幼虫能分解食物渣滓,把厨余变废为宝,是环保界新宠。
恩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Entomal)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员贝伟光指出,黑水虻(Black Soldier Fly)被科学家公认为有益昆虫,其特质是没有嘴巴不会叮咬人类,也不像苍蝇携带病毒传播给人类。
他解释,黑水虻破蛹成虫只有约7天寿命,生命周期很短,这段期间不进食,只是努力交配及产卵后就死亡,反之,苍蝇成虫后有30天寿命,需要进食活命,因此当苍蝇在垃圾堆觅食,细菌病毒附着在其身上带到屋内传给人类。

他接受《马新社》访问时说,黑水虻对人类最大用处是在幼虫阶段,从幼虫到成虫阶段需要进食大量食物,只要设计舒服环境,幼虫能协助消耗大量厨余及农业废物。
贝伟光是环境工程系毕业,从事污水管理15年,2017年在一间食品工厂处理污水时发现很多黑水虻,好奇下着手研究黑水虻,发现其特性很适合用于环保。
他说,当年国内没有黑水虻饲养技术,只能到美国、中国、印尼等国家取经,也向美国黑水虻之父杰弗里汤伯林教授学习,并在2019年创立Entomal,目前是全球黑水虻联盟( EVO Consortium)唯一马来西亚代表。
他认为,我国气候是适合饲养黑水虻,只要有基本装置加上改良灯罩提供舒服环境,能刺激黑水虻交配及产出更多卵子,反观欧美国家四季气候变化,需要很多资源才能打造适合黑水虻交配环境。
“当提到环保,大家都在谈驾混合动力车、电动车或使用太阳能,其实厨余问题更应获重视,每天家里都会有厨余,能好好利用黑水虻幼虫处理厨余,更能实际解决环保问题。”
他对于政府把黑水虻列入课本教材及开始采用黑水虻解决厨余问题感到欣慰,相信只要我国投入资源采用黑水虻等生物科技,将能加速落实零碳目标。
开发昆虫蛋白下游产品 创造循环经济粮食安全
由于黑水虻幼虫吞食厨余后能产出优质昆虫蛋白及有机肥料,国内黑水虻业者积极研究其产量及开发更多下游产品如猫粮,为市场创造循环经济,也为解决饲料涨价及粮食安全献一份力。

贝伟华指出,黑水虻是高价值昆虫,幼虫吃完厨余后体积会速增万倍,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可用于生产人类或动物所需的食物,至于排出粪便及蚕蛹屑可充当饲养业的有机肥料。
他说,去年公司与厂商合作用黑水虻幼虫蛋白取代其他蛋白来源,生产Tera猫粮,让猫能摄取天然营养,经过流浪猫测试阶段后,目前在雪兰莪、马六甲及芙蓉宠物店售卖。
他解释,昆虫的蛋白含量是40%至70%,容易让猫咪吸收及提高它们免疫能力,解决猫消化不良及食物敏感问题。
“除了猫粮,我们也和泰莱大学(Taylor)研究员合作,研究昆虫蛋白份量,以制作人类食品,如曲奇饼干、干虫零食、蛋糕、蛋白棒等。也许我国不缺乏食物,这些饼干干粮可能会送到非洲等国家,黑水虻技术能一次过解决食物浪费及粮食安全课题。”
贝伟华提到,其公司也在研究鱼饲料,以及提供有机肥料予种植业者如榴莲园主,同时也研究用昆虫蛋白制成药膏,治疗皮肤湿疹或皮肤感染问题。
他指出,目前该公司也与莎阿南玛拉工艺大学(UiTM)合作,协助在大学设立黑水虻研究所,让环境科技系学生有机会采集数据,研究如何优化黑水虻产能。
他提到,今年也与FGV控股商讨合作,把农业废料转化为昆虫蛋白,让棕油业可永续发展,未来希望能与更多重视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企业合作,一起推动更绿色及永续的社会。
来源:马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