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形容,东南亚是文化大熔炉,尽管存在文明多样性,但不仅没有相互抵触,反而在交融后促成团结。
他指出,由于东南亚拥有多元文化、语言和传统,因此被视为文明的大熔炉。
他以马来西亚为例,指大马作为伊斯兰、马来与中华文明交融的国家,不仅创造独特的文化遗产,还在多元社会中促成团结。
安华今日(17日)是在雪兰莪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为伊斯兰、马来与中华文明在东南亚交融研讨会开幕时,如是指出。
不过,由于安华已经飞往中国南宁,出席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东博会)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CABIS),因此无法出席研讨会,惟其讲稿由其政治秘书曾敏凯代读。
他强调,探讨伊斯兰、马来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和当代交融,不仅能够理解东南亚人民的根源和共同命运,还在多元社会中促成团结。
“伊斯兰具有深刻宗教教义和原则,在塑造东南亚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带来诸多贡献。”
“这包括应用在令人为之惊叹的建筑,以及烹饪到文学与学术发展,通过坚守伊斯兰价值观,东南亚见证了强大苏丹帝国的崛起,促进了伊斯兰和马来本土传统的融合。”
安华也说,中华文明也在东南亚的历史和发展留下重要印记,南来的中国商人和探险家引入丰富的知识、专业技能和文化传统。
“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整个东南亚都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在语言、宗教、艺术、烹饪和经济,都能见到优良中华文化。”
“华侨南来后融入当地社会,创造了独特的混合文化并沿用至今。”
“至于马来文明则深耕在原住民群体,并且连接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
他赞扬,新纪元大学学院能够举办伊斯兰、马来与中华文明在东南亚交融研讨会,进而对历史、社会、经济和艺术等方面展开交流。
曾敏凯:跨族群交流 能消磨误会
另一方面,曾敏凯在代读首相讲稿前,也以本身的经历,来强调跨族群的交流能够消磨族群间的误解和刻板印象。
他说,他出生在霹雳州的怡保,在怡保南区求学,踏入政坛后先后在霹雳州的新邦波赖、玻璃市的英特拉稼秧岸及吉打的亚罗士打服务,让他深切体会的是各地的语言和口音大不同。
“即使是马来语,每个地方的口音也不同。不过,我认为跨族群的文化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首相才提出‘昌明大马’理念,以期让马来西亚成为各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