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农历七月,是华人传统习俗的“中元节”或“盂兰盆节”,甚至称为“鬼月”、“鬼节”,我国华社庆赞中元节长达一个月,而大部分人则会在七月十五盛大拜祭。
一般民间信仰的华人,在七月期间会在家门前、路边或屋外的空地摆设祭品,焚烧冥纸或纸扎品,祭拜先人及无主孤魂。这种民间信仰,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先辈们普遍认为,拜祭“好兄弟”能获保平安。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普遍下,焚烧冥纸习俗在现今年代已出现改变。近年有不少本地民间团体、神庙组织,带头倡议环保,呼吁民众减少焚烧冥纸、纸扎品,甚至减少点燃香烛。
这类倡议不仅为了环保,也鼓励民众减少拜祭的开销。举个例,庆赞中元逾139年的大山脚埠众盂兰胜会,早在2018年已倡议不烧龙香,改以较为环保及节省的普度光明灯让善信供奉。
其实,焚烧冥纸民俗最引人诟病的是拜祭后的“手尾残局”,颇为令人不适,尤其是在拜祭后随地留下的食物、残烛香支、铁罐、纸旗、冥纸等,搞到四周环境乱糟糟。
此外,一些冥纸灰烬随风到处散落,也弄到道路脏兮兮;空气中的灰屑,纷纷飘落在住家的门窗、路边的车镜、晒晾的衣物等,都让人感到不舒服。
一些人在路边焚烧大量冥纸、纸扎品的做法,也导致路面标志的漆面损毁,留下黑漆漆的焚烧痕迹。一大堆被遗弃在路边的拜祭品和垃圾,不仅影响环境卫生,也有损市容。
据说,拜祭的人基于避忌原故,而不去触碰或回收拜祭品自行处理,以免招惹到“肮脏东西”而倒霉。难道就因为这些民俗避忌,就可以理所当然将乱糟糟的“残局”,丢给清洁工友去善后?
有共同信仰的华裔同胞,或许还可以包容这些情况,不过对于其他友族或异教信仰的同胞,他们会有怎样的感受?
过去曾有人针对拜祭后的乱象问题,放上社交媒体,甚至向人民代议士投诉。庆幸这些投诉,都在理性及谅解的情况下解决,才不至于酿成别有居心者的课题。
或许,这些被搬上社交媒体的投诉,会让华社感到不悦,甚至认为宗教自由被打压。然而,若以平理心来看待,我们在享受宗教自由之际,是否能以更符合现代化社会的文明方式,来延续传统习俗?
文明拜祭并不难,在神料店不难买到用为焚烧冥纸的“聚宝盆”或“烧金桶”;焚烧纸扎品或摆设拜祭品,也可在圈地的特定范围进行。拜祭过的物品,顺手收拾清理掉也不是难事。
中华民族以拥有五千年文明优良传统来引以为傲,那更要有勇气来自我深思,并在不违习俗的情况下来改善问题。当然,若有代表性质的华团组织,引领推动思想教育来改革,或会更有作用。
实际上,台北市政府在很多年前出自于环保下,在中元节期间号召各寺庙等团体,出动车辆收集信众拜祭的冥钱,集中载送到固定的焚化炉焚烧;违例在自家门前焚烧者,则会被开罚单。台北市政府除了旨在环保,也借以提升宗教信仰品质。当地不少寺庙亦给予配合主张不焚烧,改以诵经仪式来取代。
拜拜本无错,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些,毕竟我国的社会是由多元种族、宗教、文化所组成,长久以来的和睦共处,都是靠互相包容的谅解精神下所形成的。
然而,我们也有必要保持一定的敏感,尤其近年的种族关系,在有心人的做梗下而有些动荡。我们须谨慎,避免因一些疏忽而被极端分子见缝插针,将华人的拜拜文化炒作为种族课题。自我省思不应视为自我矮化,反之以文明的方式传承习俗,会让他族更尊重我们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