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州选举落下帷幕,团结阵线及国盟成功捍卫各自三个州属,所谓的绿潮并没有如许多人预期那样推到团结阵线,而团结阵线也没有在中央政权的加持下夺走丹登吉的政权。
两方的政治版图虽然没变,但其实隐藏了非常多的讯息。
首先,绿潮的确没有推到团结阵线的三个州属,但这次州选成绩与全国大选非常契合。
团结阵线首次在州选正式合作,6州议会解散前,希盟加上国阵占了6州的146席,相比国盟6州的91席,优势看来巨大。可是6州州选后,局势却完全反转,团结阵线6州只剩99席,而国盟反而获得了与解散前希盟国阵总和一样的146席。
所以说,就算加入了巫统,团结阵线依然必须靠行动党保底,说白了也就是靠华裔选民的全力支持。
行动党在4州上阵47席赢了46席,在团结政府赢下的99席中贡献了接近一半的席位。如果不是行动党在华裔选区接近全胜,少了19席的槟城直接变天、雪兰莪少了15席也无法执政,就算是解散前由希盟和国阵瓜分的森州,也无法获得三分之二多数优势。
问题是行动党虽然在华裔票一面倒支持下胜得漂亮,但公正党、巫统和诚信党却处于尴尬的局面。
与全国大选一样,巫统可说是继续被大多数马来人摈弃,因为他们竞选108个议席,却只赢了19席。巫统输光了登嘉楼和吉打的所有议席,在北马只保住槟城的2席和吉兰丹的1席,就算是优势巨大的森美兰也被国盟抢走了2席。
这显示大多数的巫裔选票都倒向国盟,国盟成了巫裔选民用来替代巫统的选择。
另外,公正党上阵59席胜26席,甚至在槟州失去一半的席位,特别是安华根基地的3个州议席全都输完,希盟老大却需要老二扶持,这的确很尴尬。
至于上阵31席只赢8席的诚信党,对团结阵线的影响愈来愈小。
这是不是意味着缺少了非巫裔选民的支持,团结阵线就无法获得佳绩呢?
再来看看国盟。国盟在登嘉楼横扫全部席位,直接否决巫统。在吉兰丹只输了2席,其中哥打拉玛是华裔占了30%的混合选区。至于吉打,国盟只输3席,不过哥打达鲁阿曼是华裔选区,峇甲亚兰及西塘区则是混合选区,国盟也只能说败给了华裔选票。
丹登吉这3州,国盟只输了5席,其中4席是华裔或混合选区,所以可以说马来票完全倾向国盟。
当然,绿潮虽然没推到团结政府的三个州属,但可以看到在槟州方面,行动党虽然全胜,不过团结阵线却从解散前的35席(希盟33+国阵2席),下跌至现在的29席,也就说国盟在喜来登事件后从土团、公正党退党者及伊党的5席根基上,再增加了6席,成为现在的11席。虽然没动摇槟州的三分之二优势,但的确是个大威胁。
雪兰莪也从解散前希盟的40席及国阵的5席,减少成现在的34席,丢掉了3分之2多数优势。森美兰则从解散前原本由希盟国阵瓜分的所有36席中,丢了5席。
所以说绿潮实际上并没有在团结政府执政8个月后减退,反而是进一步侵蚀团结政府的版图。可以看到在这次州选中,专注竞选华裔选区并差点全胜的行动党,在吉打德卡这个混合选区都无奈吃下唯一的败仗,可见绿潮的威胁对团结政府是无比巨大。
这样演变下去,种族两极化将会是未来的政治趋势,如果这个趋势无法扭转,在种族比例结构下,团结政府在来届大选将会处于劣势,这将会是首相安华最大的考验,而种族两极化也是人民不希望看到的政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