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期即将进入下半场,尽管民政党全国主席刘华才遭盟友伊斯兰党驱赶的风波成全民谈资,华裔选民看到民政党受辱,确是对伊党更为反感,但也无法同情民政党。
只是,槟州华裔选民选战开打前便已抗拒绿潮,所以这股反感在竞选期上半场结束,在华社除了成为谈资,并不会成为进一步巩固槟州希望联盟的选举红利。
毕竟,民政党中除了刘华才一人上阵马来区外,其他候选人多上阵与行动党直接对垒的华人选区,华裔选民抗绿情绪不变,所以火箭再打刘华才,或对本身选情无甚影响。
因为槟州行动党的州选主要“对手”看来不是民政党或刘华才,是早前就在民间弥漫对选举疲劳的低迷情绪。这股情绪,在竞选上半场结束后,似乎还有增无减。
槟州行动党秘书林慧英日前就公开说,有民调显示槟火箭是次州选,或会丢失20%华裔选票。这些流失的华裔票,或是选择不投或转移国盟,会给希盟胜利带来一定冲击。
行动党全国主席林冠英虽不认同希盟会丢失20%华裔票,但也对投票率太低感到忧心。
本报数码团队日前走访班台惹雅一带夜市,在抽样走访巫裔选民时发现,其实除了华裔选民,一些巫裔选民也对目前政局感到失望,更对政府抗通膨不力,生活成本不断上涨,感到不满。
受访的巫裔选民投票意愿也不强,对希盟和国盟之间感到界线糢糊,对未来感到徬徨无措,认为投选任何一方都无甚可期。
实际上,槟州希盟“包赢”这分析说法,看来已成为希盟潜伏的最大危机。许多游子选民认定希盟不会输而放松警惕,是次邮寄选民数量也不甚理想。
尽管槟州游子选民不多,但槟州行动党选前因首长人选和候选人排阵引发的内哄,已直接打击华裔选民投票意向。许多华裔选民对国盟抗拒,却也对希盟候选人素质有意见。
看来,槟城选民已从以希盟为唯一的想法中逐渐走出来,开始对执政党和反对党竞选纲领和候选人素质等有所要求。
可见,什么放一只鞋子都能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竞选下半场,槟希盟和国盟都必须打出一条有力主线,让选民看清两边阵营的不同,更能带动槟城未来,才有望提振选民投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