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政治人物口沬横飞地诉说着本身的竞选选言,台下寥寥无几的观众,却始终提不起劲,偶尔才有气无力地随着台上喊几句口号。
怎么了?是台上的政治人物不受欢迎?还是人民挥之不去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
上届全国大选迄今只有8个月的距离,6州州选在此时举行,对选举的疲劳,相信才是挑不起人民热情的实际原因。
选举是政治人物最重要的舞台,以往每每都要等上约4年多,才得以大展身手,以期赢下选战,继而官运亨通;但是很对不起,有无选举,其实对大部分的人民而言,并没有多大分别,他们还是要为生活奔波丶为养家糊口而焦虑,哪里有时间每天去听政治人物在胡言乱语!
除了大选之外,我国这几年都有州选,2020年的沙巴州选,2021年砂拉越及马六甲州选及2022年的柔佛州选,虽然说是各州个别的州选,并没有牵涉到其他州,惟由于州选的聚焦丶政治人物的话语等等,都会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甚至是影响到其他国家对我国的投资。
如今次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州属雪州及槟城,投资者当然会关注两州的选举情况,州政治的改变,迫使他们要去计算对他们投资的影响。
以目前我国政治动荡不安的状况,实在不宜经常举行选举。更多的空间,只会让我们的政治人物搞更多的政治噱头,以捞取廉价宣传,甚至是鼓吹民粹主义,最可悲的是,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煽动族群及宗教的情绪,以此捞取政治资源。
选举时所出现的铺天盖地负面言论,试问国家要怎么专心一致地拼经济的复苏?
另一点就是国州分开选是很烧钱的,根据前首相署部长旺朱乃迪指出,上述4州的州选共花了4.2亿令吉,6州州选则预料要再花6至7亿令吉,而2018年的全国大选则只是5亿令吉;虽然这些费用不能一概而论,但很明显的,选举的费用在国州分开选后,不断在增加。
看回我国的政治局势,要再回到以往大部分州属与全国一起选举的状况,似乎不大可能,选举委员会因此有必要重新检讨我国现有的选举制度,不要造成我国成为“选举国”,每年都要选举。
在此建议选委会采用如美国及台湾般的制度,即在大选后两年或两年半,设立中期选举制,让靠近大选解散的州议会,跟随大选的脚步;而距离大选较远的州议会解散期,则统统丢到中期。
那么我国就只会有两场固定的选举,国民可免于不时被选举的负面新闻所折腾,经济也不会时不时受到政客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所吓坏,用于选举的花费也可尽量节省下来,用于其他用途。
对于为何人民会对政治冷感?在选举的政治人物需思考的是,是你们偏离太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