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陈晓云摄影:陈晓云、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早在N年前,我们就被告知太阳系内,除地球外,火星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如今,人类依然住在地球,而移居火星之梦尚在研发长途上。不知是否眼看生存危机逐步逼近,焦急移居火星梦怎么仍遥不可及,槟岛有1位年轻的农夫朱凯伊和泰国籍丈夫POP在1年前“忍无可忍”启动了火星计划M.A.R.S,期望借此让更多人更加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生存危机,给自己和大地还铸造一艘“诺亚方舟”,一个重生的机会。
食物森林渐成行
驶入浮罗山背市区,再经过好几段车辆勉强行驶而过的羊肠小径,才到达槟城M.A.R.S计划基地,一个位于浮罗山背偏远郊区的1.8依格废置油棕园。如今已是一片茂盛的草地和待成型的食物森林。
青年农夫朱凯伊说,其实,这园丘都是低洼地,经常淹水。“所以,我们一来,不只是需要清除油棕树,也需先挖河道,然后把河道的泥土囤地,好让地面高一些,就如一个倒放的碗,下雨时,才不会积水,流向后方的大海,或流向河边。”
鉴于规划这火星基地的初衷都是以自供自足为大方向,因此基地规划的空间用途离不开种植粮食作物。一进来火星基地,迎接人们的是一小片稻田(范围仍在发展中),接着是MUD CAFE、种子库。
为何要设MUD CAFE? 凯伊说,展开MARS project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传承给下一代。“要是日后年轻人不懂得欣赏,我们又老到无法走动时,最后这里可能会被弃置。故此,从现在开始必须教育,激发年轻人的兴趣,于是我们计划弄个MUD CAFE,让食物森林的收成,放一部分过来这边,实践FOREST TO TABLE的理念,吸引年轻人前来永续发展MARS 计划。”目前为止,MUD CAFE还在成型中。
至于种子库的建设宗旨是凯伊和POP希望大家知道保留种子等同保留希望,保留生命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想和大家分享收藏种子的方式。
“我们会先看有什么样的种子是适合这儿的环境和状态。当然,如果有人给我们那些看来不是适合本地土壤栽种的种子,我们也会尝试种植。其实生物多元化(BIO DIVERSITY)就是什么样的种子都要收。即使我们的环境不适合它,也是要收藏。”
继续走进去,就是食物森林实验与研发地。凯伊说,在食物森林种植,她们有几个考量。“第一,一定要种植水果;第二,种植野菜类;第三是药材,第四是木材,以便可作为建筑原料。简单来说,我们种的东西,一定是要吃得到,用得到。”
植物跟人一样会尝试适应环境
她解释,所谓的实验与研发的意思是由于这一边处于低洼地带又靠近海边,土壤属于海洋粘土(MARINE CLAY SOIL),人们目前只在这儿种植油棕一种植物而已,无从参考其他蔬果是否能存活。所以,她们尽可能试试种植各种各样的蔬果,才能知道哪些可以好好在这儿天生天养,哪些是能顽强地撑到成年,哪些会早夭。
她补充:“所谓的‘天生天养’是我们一种下去,就没有再给它们浇水,没再施肥,让它自力更生。经过一些日子,观察哪些植物‘自力更生’得还不错。比如我们知道柠檬和番石榴长得不错,芒果也不错,金盏花也可以。可惜凤梨和木瓜就不行。有些植物就在适应中,比如这个MANGO PINE。”
凯伊说,植物跟人一样会尝试适应环境。“我们最希望它适应了,可以取它的种子去栽种,毕竟它一旦适应了,意味着它已进化到可以在这种蓄水粘度高的土壤活下来和茁壮成长,那么它现在的种子是更有韧性。当然,它还是无法比原本就能在蓄水环境良好长大的植物那么强。”
再进去,她说眼前还没整顿的这一处是孩子的森林学堂。“现在,6岁到13岁的学生到来学习制作泥砖。干透后,我们成人就会拿来堆砌种子库。以后,在森林学堂,我们会让他们自己一手一脚亲自做泥砖,也学习建设种子库。这可说是培养孩子自供自足的生活技能学习中心。”
接下来是规划中的疗愈设区。设立这一区是觉得焦虑症与忧郁仍然是比较少获得人们重视的,希望借此让人们学习如何照顾心灵的健康。“我们把它建在后面,是因为‘与世隔绝’,能让人静下心来休养。”她停了停说道:“其实单是参与火星基地活动的每个过程,也是一层层的疗愈,会觉得踏实,有安全感。”
疗愈社区旁边就是净水资源储存库。“可能你会看到处处都是水,但是能安全饮用吗?在这儿,我们也会教学生如何净化水源,然后把已过滤的水带到化验室进行测试,才将它变成饮用水。目前这儿是收集雨水和地下水而已。”
凯伊说,MARS若要达到可以看到一个成熟的模型,应该是耗时2年到3年的时间。她也坦白说,不一定会成功做完MARS PROJECT里规划的所有事,但会尽力而为,但愿有更多人参与,有人传承,让食物森林可以尽快先成型,吸引更多人一起完成火星计划。
朋友免费借用充大自然教育用途
青年农夫朱凯伊说,M.A.R.S是英文词Mitigation(减缓)、Adaptation(适应)、Resilience(韧性)与Space(空间)组成的英文缩写,刚好拼成火星的英文词。
其实,凯伊原本也没有要启动MARS的计划,只是觉得在住家打理迷你版食物森林就好,可是看着气候变化的警讯一直响个不停,觉得自己不该独善其身,坐立难安的凯伊心想:家人爱人,也是在这环境生活,不能置之不理,即便力量如螳臂挡车……只是苦无头绪怎么开始。
直至凯伊和POP数次拜访柔佛的朋友,看到朋友把他138依格的园地,成功变身为食物森林,那时她与POP眼神发亮了起来。“还记得初时到访,他的树是那么矮的,可是一年后却长得很高,有很多木瓜与香蕉,这就给我们一点希望。”
她笑言,那时自己也不敢说能不能缓和(MITIGATION)气候的变化,或协助大地吸收碳,以减低温室效应,毕竟这有点太遥远了。“我们决定先从小做起,先种点能天生天养的蔬菜和水果树,至少让我们不会出现粮食危机。于是,我们逐渐在这基础上,慢慢发展出M.A.R.S的概念和计划出来,而食物森林被纳入这计划蛮重要的一部分。”
的确,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变化已对粮食生产和供应链产生压力,让一些农业强国也开始在近年减少对外出口粮食,这对多数国民不大热衷于务农的我国,已然敲响警钟。
至于土地的由来,凯伊说这一块1.8依格的土地是一位朋友免费借用,条件是这块地只能充作大自然教育的用途。“朋友觉得反正这块地无人照料了15年,不如借给我们用在对人类对生态有意义的事上。他也希望给孩子留一片绿地,如作为食物森林和大自然教育园地。”
火星使者
1. 德国Julian:
德国青年Julian喜欢支持尝试为气候变化找寻解决方案的活动。对他而言,POP和CHEE发起的火星计划让我们学习适应气候变化和提高危机意识,属于正面应对变化的方式。
他无意长期定居在槟城。“尽管如此,气候的变化不是地方的事,应该一起提高大家这方面意识,这对全球而言都很有益。所以,不管我身处何地,只要我发现有人有组织开始寻求解决气候变化的方案,我都会极力支持。”
2: RAPHAEL法国
这位法国人RAPHAEL每周三风雨不改义务参与火星专案项目。原来,RAPHAEL对永续农业(Permaculture)的热爱已有10年之久了。
故此,MARS里的种子保存相关的项目,特别是他们目前正在建设的种子库,特别让他倾心不已,因为种子的保存、生产是他于永续农业方面最关注的两点。对MARS的期待,RAPHAEL希望有它该有的样子与灵魂。若有机会,他会尝试复制这专案在自己的祖国或其他地方。
3:马来西亚马萱卉
来自大山脚的18岁马萱卉参与火星计划后,发现自己的心境有点改变了。“以前会想要拥有一间半独立的大房子,现在觉得日后自己的屋子足够让我日常起居的范围就行了,不需要太大。而且,我也对大自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现在也比较向往平淡的慢生活。”
火星家庭 :
JOSHUA Family 纪保汕
注重健康的JOSHUA一家人极为支持MARS 计划。“MARS是一个大的PROJECT,可是只有POP 和CHEE做,太吃力了,可以支持他们的话也是行善.”
JOSHUA说,这火星计划有很多东西可以学,每次参与,几乎都有不同的东西可以学习。“我觉得到今天孩子还是好学,看来拥有大自然的知识,对孩子是有帮助。而且这个PROJECT是需要蛮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且有很多体力活,我觉得这正好是给孩子一个磨练意志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