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新闻,女主持人在生日当天宣布不再戴头巾遭网民批评一事,就让我联想起我大学新生入学时期所发生的事。
当时在理科大学新生入学仪式前,校方派发披巾予每名女性新生。当时就有人问,“我们都得把披巾披在头上吗?”,而校方的回应是,“都可以,随你们。你们的自由。”
当然,大部分巫裔女性新生都把披巾戴在头上,也有部分的巫裔女性新生与非巫裔女性新生只把披巾披在肩上。
所以,是个人自由,没有所谓的强迫。一些女同学是基于自小就戴头巾,所以长大了自然就戴了,一些则选择在长大了不再戴头巾。
当时就有跟一名巫裔女同学聊起戴与不戴头巾的问题。她说,刚开始选择不戴头巾时,自然会有一些异样眼光,遭人指指点点的,但是只要熬过了那段过渡期就一切都好了。她的情况与这名女主持人的情况相似,只是后者在社交媒体上遭人批评。我是佩服她们的勇气,勇于争取自己认为应有的自由。
然而,很多时候,戴上头巾就会被大部分人士视为与宗教有关,甚至被政治人物政治化作为攻击敌对阵营的武器,称伊党为包头党之类的,这不是在影射着包头极端之类的吗?否则怎么需要这样的标签呢?这无疑在制造白色恐慌,不是吗?
对我而言,巫裔同胞戴头巾与否是她们的自由,何必灌输他人这种思想呢?我的巫裔同学也有戴头巾的,但思想开明的。因此,是因人而异的。
还记得,在2021年,行动党领袖,现任的青体部部长杨巧双在参观某清真寺时,戴上头巾引起争议,一些认为基于到清真寺,尊重场合而戴,一些就认为为了讨好穆斯林同胞。
自此之后,其他行动党女性领袖也戴上头巾,但她们就不是因为参观清真寺而戴。所以,她们是基于什么理由而戴头巾呢?因为马来西亚多元种族,穿上各族服装和饰品体现马来西亚多元的特色?尊重其他种族?
其实,说到底, 是服装事宜。因此,包头与否会成议题,是因为站在不同的位子,为了达至某些政治目的,不惜典当各族和谐,就对服装或传统服装有不同的见解和标签?
服装这回事又让我联想到政府部门衣着指南。近期一再发生女性因穿“短裙或短裤”,尽管长度超过膝盖也被禁止进入政府部门办理事务。
如果真要针对服装而论,相信大部分民众,尤其是女性们更希望政府能统一服装标准,统一短裙或短裤的长度标准,并通过各相关管道,针对民众处理事务的紧急性,采取伸缩性的方式处理民众衣着标准问题,勿矫枉过正。
我国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相互包容和尊重各族同胞是维护我国社会和谐的要素。如果衣着标准问题一再发生,这或加深各族间的误会,进而影响各族之间和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