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女生洪卉恩留遗书轻生离世的事件,再次敲响青少年轻生问题的警钟。
每逢发生类似不幸事件时,通常人们会批评或谴责轻生者“想不开”、“没勇气”、“冲动”,甚至形容他们的举止“愚蠢”等,以一般是非对错的角度去审核事件,而忽视了他们轻生的原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于“轻生”的定义所指,轻生是广泛的精神卫生问题中最极端和最明显的症状;然而迄今为止我们未能予以充分应对。尤其是耻辱感、恐惧和缺乏理解,是加剧受影响者的痛苦。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也记载,每年全球有70多万人轻生身亡,而且轻生是15-29岁人群的第四大死因;实际上,无论轻生案的受害者是谁,每一起轻生事件都是一个悲剧。
根据世卫组织2022年一项东南亚轻生率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排在第4,轻生率为 5.7,相等于平均每10万人就有8.9名男性、2.3 名女性轻生。排名第一是新加坡,轻生率高达11.2;排名第二的是泰国,轻生率 8.8;越南则排名第三,轻生率 7.5。
萌生轻生念头的人必有其原因,就算面对情绪病困扰者,必有某种原因激化他们的情绪,以致精神状况在无法受控制下而轻生。简单来说,每一宗轻生案件必有导因,导致轻生者做出寻短见的决定。
洪卉恩留遗书轻生的举止引起社会震惊。在撇开对于这起憾事的情感反应下,回到现实层面,她的不幸事件,却给大家一个警示,提醒我们不要忽略身边面对情绪问题的人,尤其是青少年。
目前新世代的青少年,他们都是生长在网络年代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所接触的资讯也比上一代较为广泛,无论是在生活或学习上,都对他们起很大的影响,当然这其中有正面与负面的讯息。
通常,成年人都会对孩子抱持刻板的态度,认定孩子们都是“不懂事”的一群,因此忽视了他们的想法;往往出自孩子心中的话,被成人听进耳里后的第一反应是,“你们还不成熟”、“你们还不会想”等。
孩子是真的不懂事吗?先不论他们是否有成熟的思维,面对这个大千世界,不能忽略孩子们其实也有本身的主见。虽然他们表面看似不懂事,不过不意味他们无知。
成人无须急于以先入为主的态度,来否决孩子的想法,反之应该放下刻板观点,换个角度去聆听他们的心声,从中协助他们应对及解决问题。
尤其是12岁至20岁之间的青少年,他们在身心发育阶段,在生理变化之余,他们在心理及思维的意识形态上,亦开始产生了主见,而通常这也被视为进入所谓的“叛逆期”。
其实,与其指他们叛逆,更贴切的说法是他们已进入“成长期”,他们对周遭的事已开始有自己的观点,而他们更须要的是有人能聆听,以及关注他们所面对的问题或困境。
从多宗的青少年轻生事件中,可以察觉到很多时候案件的轻生者,都是因为缺乏聆听者为他们解开心结,以致他们在想不开下,逐渐走进死胡同,再加上受到负面资讯影响,错误以为轻生就是“解脱”问题的方式,最终演变成悲剧憾事。
所以,孩子的成长路上不应只有学术的教育,人文教育亦非常重要。这不能靠老师或教学器材、或书本所能学到的,而是出自我们内心的关爱,并贯彻在日常生活中来实践。聆听胜于说教,是时候告别说教式的教育,多些聆听孩子的心声,将他们当为朋友,一起互相关心彼此,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