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丽丽
半年前,有个年轻人来服务中心,表示自己所有的银行户头被冻结了,导致他无法提款,希望我们能给予协助。再细问之下,原来他“出租”了5个银行户头 ,每个月收500令吉租金,年轻人分阶段性出租户头,从一个户头收到租金后才出租第二个、第三个、到第五个,出租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提供线上银行转账的用户名和密码。
年轻人出租银行户头半年后,发现户头被冻结,银行说国家银行发现他的账户有涉及欺诈活动,年轻人要求查看所有转账项目被拒绝,银行要求他先去报案,我也要求他去报案。年轻人最后选择找律师协助解决。
其实这样的案件并非新鲜事,根据了解,许多只是被提控轻微犯罪法令而被罚1000令吉,最终在法庭罚款了事。
我最近也听说,不法分子会专门向一些急需用钱的老弱或者患病人士下手,甚至到洗肾中心物色“驴子账户”,付一些小钱就可以用他们账户欺诈,甚至更大言不惭的说“我们不帮他们谁来帮忙?”
马来西亚曾经在2019年“荣登”防止诈骗Apps Truecaller诈骗电话调查排行榜第19名,以及诈骗简讯排行榜第15名,几乎每个国民每个月都会接到一两通诈骗电话或简讯。虽然,根据该调查的数据显示,这两年我国的有关排名已跌出二十大,但从日常新闻来看,诈骗集团得手的几率还是很高,让人为事主痛心之余,也很担心下一个被骗到的会不会是自己或者身边的亲朋好友。
人们时常会误以为,被诈骗的往往是没受过教育,或者没有什么社会历练、过于单纯的人们,甚至还会随着“受害者有罪论”起舞,认为受害者都是因为愚蠢或者贪心才会上当。不过,如果大家时常留意新闻,就会发现受害者从市井小民到高知识分子各阶层都有,很有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疏忽,你我他都会成为电话诈欺的受害者。
诈骗分子的诈骗手法时常推陈出新,甚至还会“在地化”诈欺形态,为增加民众上当几率,经常围绕某个在地时事议题或者民众需求心理,频繁变换诈骗题材。以台湾为例,根据另外一个防诈骗Apps Whoscall的调查,在台湾股票市场风云迭起的2021年,与股票投资有关的诈骗也进入高峰期,该年年中与投资相关的诈骗电话或简讯更是占诈骗总量逾60%。
在马来西亚, 诈骗分子从很古早的中奖简讯或者电话诈骗法,到早些时候瞄准一般民众普遍法律常识不足、惧怕执法机构的心理,从税收局、法庭、交警到市政局等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每当发现一招行不通,就会观察当下社会时局推出诈骗手法N.0。
国家打击金融犯罪中心主席拿督斯里慕斯达法就说到,诈骗分子“购买”这些驴子账户后,受害者被盗走的钱就被存入一个驴子账户,再转移至其他几个驴子账户,最后更在短时间内被提走,导致过程难追踪。
各国政府为了应付这种情况,也是绞尽脑汁与诈骗集团较量,我国新政府就出台国家诈骗应对中心专线(997),每天上午8时至晚上8时运作,结合多个机构的资源和专业知识,阻止网络诈骗受害者。同时,国家银行也将对所有金融机构落实 “终止按钮(kill switch)”政策,当用户发现其银行户头出现可疑交易,用户可立即采取行动,自行冻结其账户。
但是我觉得,要打击这些欺诈集团,也须严厉对付驴子账户,如果目前的法律已不足以对抗这些欺诈集团的手法,那也应该适时的修法,甚至让银行将借出账户者列为黑名单,达到真正的警告作用。
要防范越发猖狂的罪犯,当然也要双向努力,政府可以与防诈骗Apps等机构携手,并从基层社区开始加大宣导力度,从根源上识破和阻断诈骗集团的各种手法。
各位读者也要记得小心再小心,不要轻易透露个人情报、谨慎审查来电和简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才会避免成为下一个诈骗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