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巫伟强
最近有位华裔小男生很红,小男孩在学校课堂上舞动全身,伴随着全班同学哼唱的生日歌,为班上一名即将生日的巫裔女同学庆生,除了寿星外,现场也掀起哄堂大笑,场面和谐且欢乐。尽管学生们来自不同种族,但彼此之间都保持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真是马来西亚人应该拥有,需要栽培和展现的精神。
我在好多年前曾经写过,其实我们人人都是种族主义者。我们都会不经意的以歧视的眼光看待某些族人,我们甚至会用相当难听的字眼来形容他们。打个比方,祖籍广东的老张就跟我说,广东人眼里除了华人是“唐人”,其他都是“鬼”;印度鬼,马来鬼,鬼佬等等。当然,这或许是过去的社会,现在可能会这样称呼别人的不多。不过,重点是,我们还是摆脱不了自己的种族“优越感”。
从小家里的长辈就会在潜移默化之下,灌输我们肤色意识,他们会告诉我们皮肤黑黑的多数是坏人。君不见小孩哭闹,长辈就会不由自主的对他说,再哭我就叫皮肤黑黑的来捉你。日子久了,即使他的记忆中不曾发生哭闹后会被黑叔叔捉,潜意识里却有个角落躲着一个错误的观念,长大了,看到肤色比较重的,警戒心就会提高。
但是我也惊讶,原来不只是我们华族会使用这招,在友族的生活圈子里也有这么一个例子。我曾经跟一位警官交流种族和谐问题,他告诉我,他家里的长辈也是使用跟华族如出一辙的教育模式,孩子不听话就会搬出黑人捉小孩的故事。跟印度同胞交流,他说,他的记忆里长辈没有教他不听话会被什么人捉,不过长辈有提醒他,华人很狡猾,要小心。
种族和宗教是政客最喜欢拿来操弄的课题,你看年近百岁的敦马哈迪,他还是坚持的认为,由于马来西亚各族大多数维持各自祖籍国的语言、文化和教育,导致各族文化割裂的特征,而不是统一的马来西亚特色。遗憾的是,国家独立即将迈入66年,却还是有人认为马来西亚需要种族同化,所有人都说一种语言,上同一种学校,才能营造马来西亚该有的文化。
儿童眼中没有种族区别是社会学中的一种常见说法,它又被形容为“色盲”。今天的社会,会说华文的友族越来越多,他们体内的种族文化和信奉的宗教信念,并没有因为讲华语而被减少。在一些地方,马来人和印度人见面未必是用马来语沟通,华人和华人见面也未必是以华语或方言交谈。这个就是没有受到极端政治影响下的马来西亚独有多元文化本,互相学习和融合。
马来西亚人也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国内总爱区分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卡达山人等等,只有出了马来西亚才会以马来西亚人自居,以马来西亚人为骄傲。当然,我们明白英殖民时代的分而治之,把各个族群分割开来。来到今天这个年代,反而是政治人物为了自身利益,尝试以种族和宗教来分割和谐的马来西亚人。
老张跟我说,他现在没有教育孩子去区分什么人是人,什么人是鬼。但是,他都告诉孩子们要带眼看人,因为现在的好人和坏人不是反映在肤色上,而是骨子里,单凭外表是很难识别的。所以,他的孩子们被教育,不关你是什么种族,你都可能是会害人或者是伤害人的“坏人”。结果,他的孩子最近跟一个皮肤比较重的女孩拍拖,老张也不反对,因为他生长的这个地方是马来西亚。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不断有研究表明,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种族歧视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无处不在。这一现象很早就存在,在社会上创造了一个致命的共情缺口。孩子既然“色盲”,请别荼毒他们的思想!我希望马来西亚的国民们,也不要被种族和宗教极端注意者影响,好好珍惜和维护马来西亚的多元之和,不要被某些人以政权之名,破坏先辈们努力打造的马来西亚多元之美。
(作者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