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Lunar New Year)又以“春节”称之,但近年来,这课题却成为了年年必吵的争议。许多人一直讨论过春节的时候,是该使用“农历新年快乐”(Happy Lunar New Year)或“中国/华人新年快乐”(Happy Chinese New Year)才正确?我的答案是两者皆可,并且认为欲讨论正确性的人,均是企图道德绑架的行为。
作为全球华人重要节庆之一的“春节”,最早以官方形式承认始于辛亥革命后。当时候由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为了便于统计,便开始采用西历,将公历1月1日称为“新年”或“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节”。而于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后,正式把农历正月初一始便称之为“春节”。但因旧时代中国一直处于动荡时代,且大部分华族自清朝时代便多数往外迁移,以至于出现多种称呼和细节。除此之外,农历新年并非只有华族参与,因为日本、韩国和越南也有列该节日为重要的传统节庆之一,并且庆祝的细节和讲究,与华族有雷同之处。
马来西亚华人已经习惯性在过年的用词上,称之为“农历新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样也可称之为“春节”,而两者皆可用之。至于该用Happy Chinese New Year或者Happy Lunar New Year 呢?其实均可使用,毕竟两者都是用于农历新年的祝贺方式。祝贺是带有幸福的祝福,人们应当往正确思考方向去接受他者给予自己的祝福,而并非强调于用词妥当性,毕竟两者皆为当下国际官方的正确用法,即“Chinese”或“Lunar”,均是正确的使用方式且不带任何辱骂或辱华成分。
当然,农历新年一直成为争议的课题,主要是近年来中国民族主义与反华意识的互相渗透所导致。两者的冲突无论是在国际交际上或社交媒体上,双方都会产生多方面的摩擦。带有强烈中国民族主义者会在其让“中国”名字不断得到曝光和重视;而反中国主义意识(反华意识)却一直强调“去华/去中国化”(de-sinicizaiton)的行为,自然会与中国民族主义分子产生摩擦和争论,让社交媒体顿时产生议论的热潮。可是对于该说“农历新年”或“中国/华人新年”的议论,我觉得双方的行为都是幼稚,且不带有任何意义。
首先,强调把中国民族主义强化的群体,并不理智且无法让国际更加尊重中国或华族。华夏文化是全球华族继承中国文化后,而产生不断演化,继而发展成的特有文化,其最讲究中庸、和谐之意,所以过于极端强调的行为,将无助于带动或让人对华夏文化产生敬意。反之,面对此类事情,更需要豁达的心胸、广阔的视野以及庞大的格局,去衡量利与弊。
我们需要庆幸,因为今天华族不再被世界歧视。对于任何带有善意和祝福的话,我们身为华族都应当用心享受和感谢,因为今日多个国家都会把农历新年列为官方公假,而最为常见的还有外国政府官员都开始陆续重视这个节日,并且每一年都会送上祝福语。令人欣慰的是,华族节庆终于获得世界重视和理解,甚至一起同庆该节日。如同人们虽不是基督教徒,也会一同参与圣诞节节庆一样。
因此,Happy Chinese New Year或Happy Lunar New Year,均是对我们的一种祝贺,且带有敬意,使用前者的人尊重民族而祝贺,使用后者的人把节日显得更加包容性。两者的意图均是善意和正能量,何乐而不为?
因此,我们该回到农历新年(春节)的最初涵意,不必特地带有‘去华’或‘重华’的成分。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曾表示:“新年也好,春节也罢,只是形式和称谓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几千年积淀的维系中华民族心理素质稳定的文化内涵并没有改变。所以,我认为讨论这个课题原本不应该存在,甚至是非常愚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