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稽查司报告指,uCustoms系统因欠缺周祥规划及未审核供应商背景,以致该系统沦为白象计划。
大马皇家关税局一项近4亿令吉的uCustoms系统计划,却因欠缺周祥规划及未审核供应商背景,以致在付款逾2.7亿令吉后沦为白象计划。
《2019年第2系列总稽查司报告》揭露,财政部旗下的大马皇家关税局于2013年10月25日开始这项全面自动化无纸张作业通关系统uCustoms计划,原预估2015年10月24日,就能取代早在1995年就已使用的报关信息系统(SMK)。
然而,总稽查司在稽查此计划时却发现,这项原定于2015年10月完工的计划,竟耗时7年2个月才完工(86个月),其间更展延了5次。
根据《2019年第2系列总稽查司报告》,在落实这项计划前,负责此计划的管理办公室(PMO)未进行详尽研究,并且负责此计划供应商的员工能力与效率不佳及更换率高,以致这项计划存在多处纰漏。
报告显示,此计划有13张总值6489万令吉的凭单,未提供完整支持文件。
uCustoms系统的总开发成本涉及4份供应商合约和3份PMO合约,总额为3亿9743万令吉。其中3亿9001万令吉用于系统开发合约,742万令吉用于PMO合约。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关税局已付款达2亿7299万令吉(68.7%)。
uCustoms系统的开发旨在通过快速、安全、完整和客户友好的电子系统的单一网关,提高海关服务效率和有竞争力的商业机构,并符合国际标准。
总稽查司也表示,对于uCustoms系统的稽查工作,分为二层面,即系统的表现及管理层面。
在系统管理层面,总稽查司发现这项原本预计2年开发完成的计划,竟拖延了5次,总耗时7年2个月才完工,这是因为未慎选供应商及评估供应商的背景。
“受委负责开发此系统的公司,欠缺与负责这项计划的管理公司进行沟通。”
“负责此计划的管理公司,也未有效备妥、更新和存档整个计划的资料。无论是电子版或纸本文件,都未存档。”
总稽查司也点出,此计划有6项合约延迟签署,延迟签署合约的期限更是介于58天至208天。
针对uCustoms系统表现,依照原本设计,该系统共有70个主要模块,惟在交付给关税局时,只有3个模块能成功使用及运作。
“其中一个直播功能‘go live’,也推迟落实。”
自1993年起,我国的进出口通关恢复便采用报关信息系统(SMK )。惟,碍于SMK系统停留在半自动化,以及需要手动提交供验证用途的海关表格,被进出口商批评为开倒车。
因此,政府于2013年10月中,计划开发全新系统,即uCustoms系统取代SMK系统。
uCustoms系统采全自动,进出口商在进口或出口商品时,完全不需要进口或出口准证,以及不牵涉任何进口税务或税务减免。
不过,关税局去年杪宣布,基于开发合同于2020年12月31日届满,所以暂时中止uCustoms系统,而系统是否重启,将由财政部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