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陈诗琪
摄影:骆炜芬、受访者提供

Summer每一次都是自己事先烹饪好食物再带过去野餐地点,除了临时出门才会到家附近的便利商店购买食物。
周末时光,夏日艳阳的光线透过草帽洒落脸庞,满地的小草随风微微摇晃着,在如此鲜活朝气的大自然陪伴下,慵懒自在地躺在草地上,吃几口三明治,喝几口茶,享受当下,是最悠闲的生活状态了。
生活偶尔来点仪式感,和家人朋友在户外共餐欢聚,创造美好回忆。
从小就很喜欢到公园晃晃的Summer,中学时期是一名女童军,习惯与大自然接触,也很常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下吃自己精心准备的早午晚餐,那时候的她,还没有野餐的概念,就连身边的人也不兴野餐这活动。长大之后,终于来到可以自己做主的阶段,她拾起了曾经喜欢的兴趣爱好,在一次旅行中偶然加入陌生人的野餐聚会,从中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决定把旅行见过的风景带回槟城。

野餐,一个和大自然连结的活动,过程中哪怕什么都不做,沉浸在美丽的景色里,已是十分疗愈。不过近些年来从网络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许多人在野餐上花不少心思,呈出各种道具,比如漂亮的野餐垫、藤篮、干燥花、气球、可爱餐具等,试图营造出绝美梦幻的野餐体验。
对于这样的悉心布置,Summer反而倾向于简简单单带着准备的食物,不会过于花俏,只需要铺一张垫子,沉静的坐下来吃个午餐,尽情大肆享受阳光和美食。甚至有时候,她更喜欢一个人说野餐就野餐,怡然自得在外享受悠闲气息,她这般解释:“反正都是要吃东西,不如换个方式,也换一种心情去体验有别以往的用餐环境和休息空间,和大自然处在一起,这是一件很疗愈很美好的事。”

学会接纳无常
坐在草地上吃东西,可能对有些人而言恐怕没办法接受,嫌脏以外,还会时不时遭遇小动物或小昆虫的骚扰袭击,令人无法忍受。然而,Summer却认为像是小昆虫比如蚂蚁、蚊子啊这些正是属于大自然的一员,虽然它们的存在会带来那么点不舒服,倒不如学会接纳以及试着和它们和平相处,岂不更好!
有时候接纳反而得到更多的体验和感悟,Summer又分享说曾有几次出门了才发现竟然下起雨来,无奈之下只好坐在车里野餐,伴着细细雨声,清新雨味,吃着可口的三明治,萧瑟的雨景意外构成那天下午的背景色,心情也与来时变得不一样了。

“这算是接受生命无常的一种啊,比如有几次工具带不齐全,那你就要动脑筋怎样继续野餐,跟着环境天气,天时地利人和而转变,也是培养随遇而安的心态和锻炼心智的一个过程。”
茹素多年的Summer,深感体会通过野餐会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格外珍惜大自然给予的一切,而这与她所信仰的纯素生活的意义正好相通。在自然万物的陪伴下,没有电子产品的打扰,人自然而然卸下一切心防,唯有眼前的风景和人,叫人更是活在当下。
野餐过程,是一场大地与心灵连接的旅程。

马来同胞享受野餐 一锅咖喱大家吃
Summer的第一次野餐体验,是在当年悠游台湾时,看见草地上满满的人堆,大伙儿纷纷盘腿坐在布垫上,和身边的朋友聊天嬉戏,她一时来了兴致,便主动向前询问可否加入对方的野餐会,就这样收获了她第一次在国外野餐的经历。问她,相比起国外和马来西亚,逐渐兴起的野餐文化,各国之间的差异是如何的呢?
“在国外看来,野餐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休闲活动之一,而在这里其实会看到很多马来同胞很享受野餐,反倒华人比较少。”除此之外,她还补充说每逢一到斋戒月,就经常会看到马来同胞扛着咖喱锅放在野餐垫上,时间到了就全部人围在一起边吃边聊,感情十分融洽。

野餐,也可当作文化输出的其中一个方式。Summer提及她曾经带过国外友人一起到本地公园体验亲近最质朴的大自然,并携带当地糕点与外国朋友分享,进行一场文化交流。看来野餐不单是舒压治愈的消遣活动,在餐桌上更能体现不同民族的饮食喜好,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
感受温度、触摸草地,即刻起加入野餐大队,与户外来一场美好邂逅吧。

最佳野餐地点:
– 新港公园
– 社尾公园
– 打石街公园
– 丹绒道光海滩
– 海峡岸广场的沿海草地
– 青年公园
– 水坝
– 升旗山
– 美湖海滩
– 青草巷住宅区附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