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强调,该部在教师学士课程(PISMP)招生条件上,并没有故意为难或拒绝录取,而是要尽全力且全面录取达标及符合资格的学生,以确保30%以上的老师具有大学资格。
他周六下午为“与我同行 – e起当老师”全球线上直播网络论坛主持开幕时透露,该部去年7月展开第2次招生程序,以填补第1次尚未获得填补647位小学各科目空缺,惟第2次招生最终通过面试被录取的学生仅有21人。
“目前华小仍缺少500位各科老师,尤其是体育、设计与工艺、科学、音乐及辅导;但申请人数不踊跃,最终导致名额无法填满,我希望对有关科目有兴趣的学生踊跃提出申请,受训期间也可副修华文。”
他说,《2013-2025教育发展大蓝图》通过各种管道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2013年起严格管制聘请老师,确保30%以上的老师具有大学资格。教育部也着重提升后续教育(CPD)的素质,重点放在教师个人需要及学校的培训需求;2016年起,教育部实行以教师的竞争能力和表现作为职业发展途径,以及提升教师为领导角色、以确保国内师资更专业。
该部在2021年3月15日至4月15日期间,招收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大马教育文凭(SPM)毕业生报读上述课程;因受疫情影响,2020年SPM考生可先用SPM预考成绩(若没参加预考,则以中四年终考试成绩)申请课程,符合申请条件者将被安排参加在4月举行的线上教师资格测试(E-UKCG),通过这项心理测验者,如果SPM成绩符合条件,将能参加面试。
上述教师学士课程为期5年,即1年的预科课程(PPISMP)以及4年的学士课程(PISMP)。今年华小组共有15项课程供选择,包括华文、马来文、英文、数学、科学、历史、设计与工艺、美术、音乐、体育、学前教育、咨询与辅导,以及特殊教育,涵盖学习障碍、听觉障碍、视觉障碍。
他指出,在工业4.0及人工智能时代下,老师自数千年至今所扮演角色仍没变,反而越来越重要;好的老师能让学生生涯,包括成绩及各方面表现提升50%,若有好校长能再提升20%,好校长与好老师有这个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表现超过60%或以上。
他说,非洲有一句名言“It takes a whole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指的是要教育一个孩子,需要一村人的支持和协助。因此,在华文教育路上,每个人付出与参与,都是非常宝贵和重要的事,对国家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
他认为,国家积极推动科技教育,为下一代作最大努力与世界接轨,希望有志向的中五毕业生加入行列,以协助国家达到目标,一起为提升国家教育包括华文教育作出贡献。
李金桦:申请人数每年未达标
“我要当老师”工委会主席李金桦指出,大马华文教育独一无二,除中国两岸三地外,我国华教发展的成功深受世界华人的称赞,惟近年师资短缺问题严重,申请人数每年都无法达标。
“长久下去将影响大马华教发展,有负已故林连玉及沈慕羽等曾经为华教付出与牺牲的华教先贤。”
“我们要尽华裔子弟责任,推广华文教育工作,责无旁贷。”
该工委会是由董总、教总、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及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组成,以鼓励更多华裔子弟报读师范课程,成为华小老师或中学华文老师。
李金桦说,老师薪酬与福利在近年来已获得很大提升,师范毕业后首月获得薪酬及津贴可达3500令吉,此外还可获得房屋贷款、免费医疗服务、退休金及恩俸金等,是稳定及有意义的工作。
“教师虽无法非常富有,却有很多福气,有栽培国家栋梁及接班人责任,民族与国家兴亡就靠老师努力;因此我们鼓励已应考SPM,于今年6月30日前未满20岁者,申请报读师训课程,为民族、社会及国家付出爱心与责任。”
另外,师范学院学生事务局总助理局长三苏撒尼隆则详细解说各项申请注意事项,包括在线上提交表格时,须谨慎小心填妥科目选项,有意申请音乐科者必须掌握至少1门音乐技能等。
他说,上述课程是完全免费,成功被录取的学生每月将享有430令吉及1年500令吉往返家乡车资津贴,并提醒如今距离截止日期仅剩不到2周时间,详情可浏览网站http://pismp.moe.gov.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