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经贸商会会长李秀恒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多国的企业受隔离措施影响被迫停工停产,国际贸易亦因原材料供应链出现问题而几陷停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表示,新冠病毒疫情正以前所未见的规模,扰乱全球社会和经济秩序,预计今年全球将有超过170个国家陷入负增长,并且将面临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差的经济危机。同一时间,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到病毒疫情及外需疲软等因素影响,2020年第一季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下降6.8%。这一数字不但是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也是中国首次录得季度GDP出现负增长。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杀伤力毋容置疑,不过笔者认为凡事都是“危中有机”,面对各国央行大规模减息和“放水”救市,大量资金必然会涌入资本市场,间接对实体经济起到支撑作用。加上此次疫情亦改变了全球民众的生活习惯,“宅经济”在全球范围急速壮大,令到全球对5G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需求量大增。在这些产业已占据发展先机及优势的中国企业,很有可能在疫情过后,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以及促进传统产业向数码化改革的主要引擎。
中国企业优势明显
首先在资本市场方面,虽然早前环球股市受疫情影响出现大跌,但当美国联储局宣布“无限QE”及各国央行“大开水喉”后,全球股市已逐渐趋向稳定,部分股市更出现大幅回升的情况。大量资金流入资本市场,令企业融资和借贷成本降低,有利实体产业发展;同时预计在未来两至三年内,美元等国际货币都会处于历史性低息环境,有利于企业借贷及利用低息环境追逐高收益。
另一方面,在抗疫期间,全球多国推行“居家令”,无形中使“宅经济”在全球急速发展,网购、居家工作和线上教育等新型生活方式,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迅速普及。国内外有利于“宅经济”发展的企业,如抖音、阿里巴巴、亚马逊和Zoom等,用户量及业绩都出现逆市飙升。有分析认为,从科技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疫情促使“宅经济”变成一种全球化现象,大大地促进了传统行业向数码化转变的步伐,令数码经济时代加快来临。
面对大幅增加的网路需求,各国对5G技术、大数据等产业的需求亦会上升,恰恰中国企业已抢占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先机。以华为为例,其5G技术不但领先国际同业,在中国亦已进入落地营运阶段。预计当疫情过后,各国民众对网络速度的需求,必然令5G产业的发展迅猛。各国政府亦会视5G基建为刺激经营复苏的手段之一,故作为世界5G设备生产要角的华为,相信可在国际上大放异彩,就算美国如何设障,也挡不住大势所趋。
全球资金或涌向中国
虽然中国第一季GDP出现负增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经济的“至暗时刻”可能已经过去,之后几季经济很有机会出现复苏。事实上,IMF也预计,尽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会显著放缓,但预料明年会急速反弹至9.2%。反观美国,不但病毒疫情仍未受控,特朗普政府仍妄想通过将疫情政治化,诿过于人,惟其卑劣的行径已引起美国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反感,令白宫进一步陷入窘境。
在国际社会上,特朗普试图以世卫组织应对疫情不力为理由,将美国疫情失控的责任“甩锅”于世卫,并尝试在召开视像会议时游说七国集团领袖取消对世卫的资助,借此向世卫施压。不料德国、法国及加拿大等多国领袖都明确表示支持世卫,并指世卫对各国合作抗疫非常重要,担当了主导角色。有外国媒体形容,特朗普在会上明显被其它国家领袖孤立。
须知道,中国疫情受控,企业逐渐复工复产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爆发出强大的生产能力。中国在疫情受控后有余力向欧洲多国捐赠抗疫物资,就是产能恢复最好的证明。前重庆市长黄奇帆于近期指出,中国市场是目前全球疫情控制得最好的地方,也是投资风险最小的地方,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各国的救市资金涌向中国市场的机会很高。
同时,黄奇帆认为,中国一些地区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链集群,这种集群化的生产模式降低了从全球采购零部件所带来的风险,在疫情时期更突出显现了其竞争力。当其他国家出现大范围停工停产之际,中国反倒成为生产能力最稳定的地区,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避风港,因此也必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