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威华教董联会主席李添霖认为,与其他源流学校相比之下,华小需修读三种语文,占了大部分上课时间,若教育部将“爪夷文书法”纳入课程,此举将会对学生学习方面造成影响,因此,该会反对教育部这项计划。
他周一出席在新光大Lot33举办的“成为更好的人,从行知合一开始”教育座谈会上致词时,针对教育部计划明年起,将爪夷文书法纳入华小及淡米尔小学四至六年级国语课程一事,发表上述看法。
这项座谈会由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及独立大学非营利有限公司发起,获得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会、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及马来西亚爱心教育协会支持联办,槟州教育局、槟威华校董联会、槟城华校教师会及槟城仁孝社协办,获得各校师生及家长热烈响应。
“成为更好的人,从行知合一开始”教育座谈会主讲人杨瑞清表示,行知教育意指做更好的人,是无止境的,最重要的是态度。
也是中国南京行知教育集团兼爱心教育协会顾问的他说,透过行知教育,也能学会赏识,即学会爱,达成被爱、引导施爱及启发自爱。同时,学会赏识也涵盖了尊重人格、相信潜能、理解个性、激励优点、包容特点及提醒缺点6大要点。
他提醒,一旦任何一方面对师生及亲子关系不和谐、童年不愉快、教师身心疲倦或教学方面困扰时,要履行“花苞心态”学习看待及赏识学生。
“只要修炼花苞心态,即欣赏盛开的鲜花之余,也善待迟开的花苞,不要做出天天骂花苞及日日掰花苞的蠢事。”罗月清:华社力量须凝集
马来西亚爱心教育协会副会长兼槟城华校教师会主席准拿督罗月清指出,大马华文教育萌芽于19世纪初,最早的华文学校莫过于是在1819年在槟城乔治市设立的五福书院。当时,为了解决学生的教育需求,地方上的侨领都会在会馆、宗祠或神庙以私塾形式出现华文学校,迄今已有200年历史。
她认为,大马华文教育及中华文化可说是中国大陆及台湾以外,保存及发展最完整的国家。这是因为先贤不畏艰苦,坚持创办华校,发扬及传承华文教育。
“尽管国家教育政策仍趋向于单元化的教育思维,而华教发展仍面对种种挑战,但华社力量恰好是华文教育生存及发扬的基本保障。因此,华社力量须被凝集,共同争取华教权益。”
出席者包括马来西亚爱心教育协会会长张瑞慈、槟州教育局华文课程组督学张保旋、槟城仁孝社社长兼场地赞助人拿督方万春、陈嘉庚基金会代表吴启航、中国南京行知教育集团办公室主任郑一辰及中国南京行知小学高级华文教师刘书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