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20日综合电)一名被称为“弗兰克-苏(Frank Soo)的中国广东开平人后裔,不但是首位代表英格兰出战的非白人球员,亦是唯一代表英格兰出战过的亚裔和华裔。
经查证,弗兰克-苏的祖上为广东开平人,姓区。之所以被冠以“Soo”姓,是因为其父区君仕的名字中,“仕”字在开平口音中发“Soo”音,而西方人以自身习惯,用最后的一个音节作为姓氏,因此弗兰克-区就变成了弗兰克-仕,后又根据普通话发音被译为弗兰克-苏。
他曾是斯托克的队长,彼时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球星,但由于战争、歧视及远赴瑞典执教等原因,他在挂靴后很快被英格兰足坛遗忘。

在上世纪30年代,弗兰克-苏以主力身份效力斯托克,当过“陶工”队长,还在二战时期代表英格兰出战过,如果他的故事发生在今天,他或许会成为聚光灯的焦点,但是在八、九十年前,他的华裔身份却让他备受煎熬。
弗兰克-苏出1914年生于德比郡,他的母亲是英国人,父亲区君仕曾是一名水手,后来在利物浦开了一家洗衣店。在英国,没有人提起弗兰克-苏的汉语名字是什么,但一些包括香港的亚洲媒体开始报导其事迹,在报道中他们叫他“苏卫清”(Soo/Su Wai-ching)。
为斯托克出场185次进10球
在效力于斯托克的6个赛季中,他共出场185次,打入10球,报纸形容:“他动作极快,控球极为娴熟”。
他为英格兰出场过9次──尽管比赛的性质属于半正式比赛。他在1975年时曾说,他在国家队的出场次数较少归根结底是因为自己体内流淌着“东方的血液”。

弗兰克-苏在1941年6月加入了英国皇家空军,在战争期间,弗兰克-苏曾以客串的方式为埃维顿、纽卡索、切尔西和米尔沃尔等球队出场。
到了1950年弗兰克-苏继续踢球,那时他效力过列斯特、卢顿和切尔姆斯福德城队。
退役后执教瑞士
退役之后,弗兰克-苏开始了自己的执教生涯,他在瑞典执教超过30年,将注重体能和训练的革命性理念带到了瑞典联赛。
晚年黯然落幕
上世纪80年代,弗兰克-苏回到斯托克,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光。1991年1月,由于早就分居的妻子已经病逝,他也没有子女,弗兰克-苏最终在奇德尔的一所乡村医院中寂寞地离开了人世。
弗兰克-苏的职业生涯总不可避免地被拿来和马修斯爵士做比较,两人兼具了过人的天赋和超人的工作态度,他们对健康和营养非常看重,是职业球员的先行者。
不过最终马修斯成为英格兰足坛最受尊重的球星之一,弗兰克-苏的名字则逐渐被人遗忘。甚至,马修斯在自传中也鲜有提到弗兰克-苏的名字。
经常被讥‘中国佬’
2016年,女作家苏珊-加德纳(Susan Gardiner)出版了一本叫做《流浪者》的书来介绍弗兰克-苏。书中说:“在那个时代,他被其他球员视为全世界最优秀的球员之一,诸如默塞尔和斯坦-莫尔滕斯都这么认为。还有一些球迷说过他甚至‘比马修斯(英格兰传奇球星,曾当选欧洲足球先生,退役后被封为爵士)更加出色’,这是非常罕见的。”

弗兰克-苏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利物浦度过,之后他被斯托克的球探发现,并于1933年加入了由汤姆-马瑟率领的那支青年军。
不管是在马瑟还是他的继任者博比-麦克格洛里手下,弗兰克-苏都是球队的明星球员。
在职业生涯早期,弗兰克-苏因为华裔的缘故受到了许多关注,但相比之下,他的血统对他的负面影响更大,尽管他被誉为“英格兰最优秀的右中场”。
“看起来他的一切都被完全抹掉了,”苏珊说。“人们经常把他叫做‘中国佬’或者‘中国球员’,但在我看来他的球技和人格魅力堵住了那些希望侮辱他的人的嘴。不过我觉得种族歧视问题在那个时代依然普遍,这在当时太正常不过了。也许他受到的偏见和侮辱要比我们现在想象到的更多。”
1936年的《太阳报》用漫画描述斯托克的比赛时,将苏画成一个扎着辫子的清朝人,配文是“不要拉我的猪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