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槟城17日讯)圣尼古拉盲人院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合作,推出视障人士导航软件,让视障人士在科技协助下通行无阻。
孙逸民:只适用在盲人院 明年或推出完整版
圣尼古拉盲人院首席执行长孙逸民表示,有关导航软件尚处于初步研发阶段,只适合在盲人院内使用,相信明年可推出完整的版本。圣尼古拉盲人院配合白拐杖日举行“通行无阻是我们的权力”争取权益行,200名盲友和弱视人士与志愿人士今早一起参加长达3.9公里的游行,唤醒公众对他们需求的醒觉。孙逸民在活动上如是表示。
什么是“白拐杖”?原来,白拐杖是盲人或弱视人士的独特标志,一来拐杖可用来导盲,二来白色的拐杖又能轻易让其他人,特别是驾驶人士注意到,从而避免发生交通意外。白拐杖的出现,可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的英国。当时有一名青年占姆斯比格斯因意外失明,然而住家附近交通却非常繁忙,为了让驾驶人士容易看到他,所以决定把拐杖或“导盲杖”涂成白色。
白拐杖先在欧洲兴起,过后在国际狮子会的推广下,1931年在美国宣传使用白拐杖运动,然后逐渐走向全球。圣尼古拉盲人院自1986年开始举行白拐杖日活动,提醒公众安全环境对于残障人士的重要性,呼吁公众别在通道上胡乱摆放物品或停车。2013年开始,圣尼古拉盲人院就开始使用“通行无阻是我们的权力”这个标语作为活动主题。
该院替盲人和弱视人士争取可在公共场所通行无阻、接受高等教育、不受歧视地受聘雇,并可获得任何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马来西亚盲人协会和槟岛市政厅也是白拐杖日活动的协办单位。
另外,圣尼古拉盲人院将于本月27日至29日举行“盲文音乐培训营”(Braille Music Literacy Workshop),相关领域的音乐老师及有兴趣者可联系Eileen电邮[email protected]或Siew Lee电邮[email protected]或电话04-2290800。
叶舒惠:更换设施 槟威打造友善环境
玻璃池滑区州议员叶舒惠表示,对于视障人士而言,今天的街道上依然充满着无法预料的危险,不方便他们单独行动。
她说,槟威两地地方政府已经采取许多行动,更换行人道及红绿灯设施,为视障人士打造友善的环境;同时监督发展商、工程承包商或建筑师在大兴土木时,必须考虑到视障人士及残障人士。
“民众的醒觉也非常重要,因为一些人在人行道停放汽车或摩托车,直接影响视障人士的行动,如果他们绕道而行,就会陷入危险境况。”
仪式上,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捐助200支白拐杖及善款予圣尼古拉盲人院;Loccitane品牌也展开慈善义卖活动,售卖产品所得将捐助圣尼古拉盲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