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诗坚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从欧美到亚洲都分别有不少的国家庆祝胜利。因为德国的纳粹法西斯侵略及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铁蹄蹂躏使到世界人民永远忘不了这惨痛的历史教训;而槟城也不幸被卷入这两场残酷的战争中。
远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槟城已被迫卷入战争,它的因由是这样的:在这一年的10月28日上午,有一艘德国的巡洋舰—大白鹅号(Emden)驶入马六甲海峡,并击沉了两艘军舰(苏联的Zhemchug及法国的Mosquet)。刚好就在离槟城海域不远处,所以被称为“槟城之战”(Battle of Penang),直到同年的12月9日,德国军舰在印度洋被澳大利亚皇家海军舰悉尼号(HMAS Sydney)击沉才宣告结束。这场结束战在可可岛附近,也被称为Battle of Cocos。
所幸当时只是海战,未涉及槟城人命的伤亡。当年马来亚和新加坡仍是英国的殖民地。在许多年以后的70年代中期,我在报社(星槟日报)接到来自苏联大使馆的电话,邀请我参加俄军阵亡的建碑典礼,我才领悟到原来也有俄国人被葬在槟城。
当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也象征着德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及奥匈帝国成了战败国,德国也因之付出割地及赔款及限制军备的代价,埋下了德国在20年后做出更大的报复。
从时间上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始于1914年7月28日,结束于1918年11月11日,死亡人数1600万(其中军人900万,平民700万)。值得一提的是,在战争未结束的1917年11月,俄国变天,列宁领导的共产党推翻了俄国沙皇,后来又与邻近的国家合并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联)。由于这样,俄国与德国签约,退出战争。
未想在20年后,人类又再遭受更大的浩劫,一方面在德国崛起的希特勒(1933年出任德国总理),后来也与意大利的大独裁者墨索里尼结成一道(原本是各怀鬼胎的),因为要瓜分欧洲的土地,因而在1936年10月25日,德意两国签署秘密协议,彼此侵占不同的国家。就这样希特勒也收服了这位曾不可一世的墨索里尼。
1938年,希特勒并吞奥地利,继后又并吞捷克。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向波兰全面进攻,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节节取得胜利后,希特勒在1941年全面进攻苏联。
1943年苏联大反攻,把德军逐出国土;继后在1944年击破被德国侵占的国家。1945年4月16日苏军炮打柏林。4月30日,希特勒及其情妇爱娃双双自杀身亡。到了5月9日,德国宣布投降,结束了欧洲方面的战争。
日本更早暴露野心
另一方面,日本军国主义比希特勒更早暴露野心,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日本已取得朝鲜和台湾的控制权。
到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长驱直入占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持了赙仪傀儡皇帝。接着在1932年展开淞沪之战,中国人民开始饱受日军的凌辱和践踏。
1937年,日本也比希特勒更早一年发动进攻。在这一年的7月7日,日军从北京的卢沟桥找到突破口,全面入侵中国,激起东南亚的华人在义愤填膺下,在血比水浓下,响应了陈嘉庚的号召,成立了“南侨总会”,全面发起募捐筹款运动,以资助抗日的中国军人和难民。
讵料在1941年的时候,日本军国主义者突然袭击美国的海军基地珍珠港,激怒了原本保持中立的美国,加入反轴心国的战争。所谓的轴心国即指德国、意大利及日本结成的邪恶核心,准备征服全世界。
也因为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的同时,日蝗军在翌日(1941年12月8日)穿过泰国(答应不侵略泰国,尚且把北大年让给泰国)直入马来亚 ,在哥打峇鲁登陆。
三天后,即12月11日,日军机大肆轰炸槟城。在日本蝗军看来槟城是抗日的地盘,必须先除之。
预想不到的是英军不抵抗而撤离,留下手无寸铁的人民在所谓侨领的领导下,不是在家的窗外高举白旗,就是日本旗,希望日本停止轰炸。
虽然事后不再轰炸,但在1942年举行两次肃清,先后扣捕了5000名华人,几乎有二千人死于非命;更有人在监狱受尽拷打和残暴对付而丧生,能够获释而生存下来的也仅是少数。由于知识分子成为焦点人物,因此锺灵师生被杀害的人数也超过40名。
未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竟是一场拉锯战,马新人民经过3年8个月的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后,才迎来日本投降的曙光。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告投降(因为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日人死伤无数,天皇也就宣布投降了,日期比德国投降还迟一些)。
但因为日本军国主义者是在9月2日的美军战舰上签降书,也就被认为这一天是真正结束战争的日子。
因此俄国在5月9日纪念战争胜利70年,而中国则以9月3日为纪念日皆具有重大的意义。前者是德国投降日;后者是日本签投降书。
正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了5500万人,损失不下30亿美元,因此要求日本正式道歉和适当的赔损是不为过的,只是日本目前的当权右翼领袖仍然有“不服”的心理,心不甘情不愿地只向历史表示懊悔,没有向人民灌输永不战争的思想,也表明在今后不再道歉。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人民对日本当下的扩张主义政策有所不满和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