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讯)“来,我们上坝罗看戏!”
上世纪住在怡保周遭地区的人对“坝罗”(Paloh)一字极为熟悉;“坝罗”,也是上世纪人们对怡保惯用的称呼,此名称在以往是怡保的代名词,使用广泛,本地和外地的人都以此别称交代去处或沟通,只要说出“坝罗”一字,大家都会意就是怡保。
当年“坝罗”一字的广泛使用下,一些接近民间的社团组织如“坝罗古庙”也因此以此为名而伫立在怡保。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现今年轻一辈的怡保人或外地人或许对“坝罗”一字感到陌生,或许只听闻,而不知其由来。
现在,“坝罗”一字的使用已大为减少,怡保人言谈间也鲜少提及,或许,再过数十年,怡保以“坝罗”为别称,会因此成为绝响。
据悉,怡保被称为“坝罗”之称源自于怡保最初一个甘榜的名称,即Kampung Paloh(甘榜坝罗),人们惯了以坝罗作称呼,久而久之,坝罗就成了怡保的别称。
另一个说法,是与当年锡矿业有关,据知当年锡矿业的采矿工人用箩来“洗锡米”,箩可谓是矿工当年赖以为生的工具,因此通俗说要“霸住个箩”才可有生计,久而久之,“霸箩”演变成“坝罗”。
“坝罗”原由有2说法甘榜名称或霸箩演变
使用率逐渐降低 曾经普遍及广泛使用的“坝罗”一字,可能会在数十年后失传。
本报针对“坝罗”为怡保代名词,采访了年轻人的看法,了解到怡保年轻人使用“坝罗”的比率渐渐降低。
胡华彬:曾听老一辈讲宣传原名带动旅游
市民胡华彬表示,曾听过老一辈的人讲“坝罗”一字,以往搭迷你巴士时,也曾见过有坝罗字眼。
他对坝罗字眼的真正来源并不清楚,现今也没再听到外地人称怡保为坝罗。
“外地朋友一般都说到怡保新街场或旧街场,没再听到坝罗的说法了。”
他说,一些令人熟悉的地方名或路名虽然改了名称,但应该让人知道原地方名或路名及其历史价值,而这也可带动社区旅游。
赖巧瑜:常用“怡保”与长辈交谈提坝罗
另一名市民赖巧瑜表示,小时候有听过老人家谈到“坝罗”,但其朋友一般都称怡保,与年轻的朋友交谈时都没提到“坝罗”字眼了。
她说,与家里的长辈谈天时提到怡保时会说“坝罗”,但与朋友谈天就说“怡保”。
她认同,怡保代名词“坝罗”在少使用下,未来的一辈人或会逐渐忘掉有过这么个字眼。